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20的博文
方先觉 [ 编辑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63116140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方先觉 出生 1903年11月22日   大清 江苏省 萧县 栏杆镇 逝世 1983   中华民国 台北市 国籍   大清 (1903年–1911年)   中华民国 (1912年–1928年)   中华民国 (1928年–1983年) 效命   中华民国 服役年份 1926 - 1968 军衔   二级上将 统率 国民革命军第十军 军长, 集团军副总司令, 第一军团副司令,  联合勤务总司令部 研究督察委员会主任委员,  澎湖防卫司令部 副司令官 参与战争 台儿庄会战 、 长沙会战 、 衡阳保卫战 获得勋章 青天白日勋章   三等云麾勋章 方先觉 (1903年-1983年),字 子珊 。抗日著名将领, 抗日战争 重要领导军官, 黄埔军校 第三期步兵科毕业, 中华民国陆军 二级上将。 江苏省 萧县 栏杆区方家寨(今 安徽省 宿州市 埇桥区 栏杆镇 方家寨)人。带领 国民革命军第十军 坚守衡阳四十七天,为抗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荣获青天白日勋章。曾任 国民革命军 第十军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一军团副司令、联合勤务总司令研究督察主任委员、澎湖防卫副司令官等等。 1945年2月,方先觉所率第十军所属各师师长均获颁中华民国青天白日勋章,使得第十军成为 中华民国 建军至今唯一一个师长以上将官共获得四座中华民国 青天白日勋章 的部队。第一届(1947) 国民大会江苏省代表 。 目录 1 生平 2 军旅生涯 2.1 北伐时期 2.2 蒋桂战争 2.3 抗战 2.4 衡阳保卫战 3 主要成就 3.1 保卫长沙 3.2 驰援常德 3.3 坚守衡阳 3.4 保全军民 4 注释 5 链接 生平 [ 编辑 ] 1903年出生于江苏省萧县栏杆区方家寨(今 安徽省 宿州市 埇桥区 栏杆镇方家寨)一个乡绅家庭。幼年在家乡读书。 民国六年(1917年9月),考入萧县第四高等小学,三年后考入徐州中学,并立志成为一名律师。 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方先觉在考入上海法政大学法律系后接触到了三民主义,并逐渐萌生了革命思想。时黄埔军校以一期毕业生王仲廉为招生委员赴上海秘密招生,方先觉得此消息后遂决定投笔从戎。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方
失贞而失宠的中共元勋何长工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366059.html 初遇毛泽东     何长工(1900-1987年),原名何坤,湖南华容人。 1918年毕业于湖南长沙甲种工业学校,去北京长辛店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同时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 何坤在长辛店遇到了毛泽东,此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毛泽东只是两袖清风的一介书生,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 毛泽东告诉他应该换个名字以利从事革命,同时认为他既然是学工的,也算是"无产阶级工人"的一份子,建议他改叫"长工"。 于是何坤就变成何长工了。 与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的一起去法国留学      当时一群爱国志士正在筹划前往法国,参加由李石曾、蔡元培、吴玉章等人在巴黎成立的 "留法学生俭学会"。 1919年,何长工参加了"留法学生俭学会"赴法国,一同去的留学生包括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后来的中共领导人物。 何长工与他们朝夕相处,亲切无比,以至直到晚年,每当见到周恩来依然是以"老周"呼之。     1922年,何长工在法国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 他于1923年初离开法国到比利时进入劳动大学学习。 1924年回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25年在湖南南县、华容从事学生运动,曾任新华学校校长,并任该校中共党委书记,创建该地区中共党团组织。 1926年秋任华容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中共南(县)华(容)地委常委兼军事部部长。 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1927年,国共合作的北伐进展到长江下游;4月12日,蒋介石开始清党,屠杀共产党员。 此时何长工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担任连党代表。 是年9月9日,前委书记毛泽东领导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何长工欣然前往参加。但起义旋即失败,各路败军在湘赣边界的文家市汇聚。 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做山大王     在会议中,毛泽东提出"上井冈山结交绿林朋友,做山大王,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遭到师长余洒度等的激烈反对;所幸总指挥芦德铭极力支持,残部约一千五百人得以向萍乡、安源退却。 但因当地有敌方重兵驻守,只得绕道经芦溪南下。 在途中遭到朱培德部伏击,芦德铭不幸牺牲,连
蒋介石的头号谋士—杨永泰:血染扬子江畔 来源:  boyi0127   于  2020-06-05 01:07:59   [ 档案 ] [ 博客 ] [ 旧帖 ] [ 给我悄悄话 ] 本文已被阅读:  2109  次 (31128 bytes) 字体: 调大 / 重置 / 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杨永泰 蒋介石的头号谋士—杨永泰                         卜一     蒋介石從黄埔建军开始,直到退守台湾去世,在中国政坛纵横捭阖、叱吒风云长达半个世纪。其手下文臣武将,多不胜举。其中最为传奇、对蒋帮助最大、死得最凄惨的莫过杨永泰。 出生与少年      杨永泰,字畅卿, 1880年生于广东茂名的一个殷实之家。幼年受过严格的传统教育,17岁考中秀才,21岁进入广州高等学校,开始接受西方教育。一年后转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法律。毕业後回到广州,担任《广州报》记者和编辑。由于他文笔流畅、思维敏捷、立论深刻、思想通达,很快就在广州小有名气。 拥护君主立宪、加入中华革命党讨袁     1908年,杨永泰跻身为广东省咨议局议员,不遗余力地為“君主立宪派 ”  呐喊。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杨永泰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国会议员。1914年,袁世凯废掉国会,杨永泰离开北京前往上海。在那里遇到黄兴,相谈甚欢,一同组织欧事研究会。随后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积极反对袁世凯称帝。後投笔从戎,离开上海回到广州参加滇軍李烈钧的护国运动,并担任军务院财政厅长。 抛弃孙中山、入幕滇桂军阀      袁世凯在全国讨伐声中忧愤而死,护法运动结束。期间杨永泰与政学会张耀曾、李根源、谷钟秀等往来密切,拥护段祺瑞对德宣战。当时广州有两股势力,一股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时称中华革命党),另一股是以滇桂军阀唐继尧、陆荣廷为首的西南实力派。孙中山指定杨永泰出任护法军政府财政厅长,但杨永泰阅历渊博、老谋深算,他认为孙中山虽推翻满勤,声振四海,但一无兵权,加之组织松懈,只是個空架子,不成大器。於是对孙中山的任职迟迟不就,遭到多数国民党人的鄙视。紧接着,西南实力派联合,排挤孙中山。孙中山被逼离开广州去了上海。岑春煊、陆荣廷等西南实力人物遂邀请杨永泰出任广东财政厅长。杨永泰非常高兴,认为找到了可靠的靠山,立即走马上任;干的十
汉年功高深知内情而蒙冤至死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370601.html (一)王明《中共50年》中的记载            王明(陈绍禹)于 1974年在莫斯科出版《中共50年》,该书对潘汉年会见汪精卫的事有如下一段报道: 「在1940年10月的一个夜里,我在延安和毛泽东有如下一段谈话:     他(注:毛泽东)说: 『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建议成立英美法苏反对德意日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事态的发展证明这是错误的。 应当做的事不是去搞什么英美法苏联盟,而应搞德意日苏的联盟。 』     我(注:王明)问:『为什么?』         他回答说:『- - -这你可能说我是主张亲法西斯路线的,不是吗?这我不怕。 至于中国应当建立同日本人和汪精卫的统一战线,以反对蒋介石,而不应当建立你所建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你也错了。 』     他就这样似请求非请求地,终于在《新中华报》上发表了他这篇文章。-     至于对内政策,毛泽东事先不让党中央政治局知道,私自通过中共中央军委电台,   命令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以他的名义派出代表与日军代表和汪精卫谈判共同反蒋的问题, - - -蒋介石的情报机关当时利用毛泽东与日军代表和汪精卫相勾结的事实为武器进行反攻宣传。- - - (三) 会见之后,国民党的消息与反应      当潘汉年与汪精卫会面时,   国民党军统戴笠手下打入汪伪政权的鲍文沛与潘打了个照面。 鲍文沛事后立即呈报戴笠与蒋介石。 他们非常重视这个事情,密切观察中共的动向,同时在报纸登出这个消息,攻击中共勾结日本,破坏抗战。 但中共中央立即否认潘与汪会见之事! (四)会见之后,中共内部的消息及措施      当潘汉年与汪精卫会谈后,   中共潜伏在汪伪政权的地下工作人员也获得此消息,十分诧异。 于是立即呈报中共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刘长胜,刘则立即呈报时任华中局代理书记、新四军政委的饶漱石。 饶漱石则立刻会同曾山(华中局组织部长,曾授权代表新四军与日军秘密谈判)向中共中央做报告。 饶漱石并指责潘汉年与敌伪关系过于密切,来往已属不正常。 中共组织严密,层层节制,连国民党都知道了,难倒中共内部不会「搞清楚」吗。 毛泽东与汪精卫的交情非比一般      当今国共双方都忌谈的一段历史乃是:毛泽东与汪精卫的交情非比一般。 汪是毛初出茅庐时的恩
人物追析:试析衡阳保卫战中方先觉投降日军事件 来源:  Awesome   于  2006-08-01 14:05:06   [ 档案 ] [ 旧帖 ] [ 给我悄悄话 ] 本文已被阅读:  7  次 (17203 bytes) 字体: 调大 / 重置 / 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本文内容已被 [ Awesome ] 在 2006-08-04 13:19:1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作者:彭厚文 ( 1965年生,湖南新化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江南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研究。) (一)   1944年8月8日,中外瞩目的衡阳保卫战在坚持了47天之久后,因弹尽援绝而失败,守军主将、国民党第10军军长方先觉率残部投降日军,衡阳陷于敌手。此后,方先觉的投降事件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大公案。之所以成为公案,一是在他是否曾经投降的问题上存在不同说法。虽然日方的战史著作,以及中方一些重要当事人的回忆录上,都有言之确凿的记载,但方先觉本人始终否认曾经投降日军,台湾方面的历史著作在写到这段历史时,也一直回避方先觉的投降问题,对此不置任何可否。二是在如何看待他的投降问题上,不同意见各执一端。大陆方面出版的主流派的历史著作中,认为方先觉投降日军是“贪生怕死”、“叛国投敌”,但也有人认为不能攻其一点,不计其余,不能全盘否定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中的表现。笔者写作本文,无意为方先觉的投降日军翻案,因为这是铁板上钉钉的事实。笔者甚至认为,方先觉否认曾经投降日军,台湾方面的历史著作回避这一问题,是一种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态度,是一种不实事求是的态度。但是,笔者也认为,在如何看待方先觉投降日军事件的问题上,我们的评价应该更慎重一点,更客观一点,更公正一点。因为历史现象是复杂的,历史人物也是复杂的,不能说好就是绝对的好,说坏就是绝对的坏。我们应该站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以一种同情的了解,去全面地、客观地看待方先觉的投降事件。这样,我们或许能够对方先觉其人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并以一种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对他做出较为恰当的评价。   (二)   方先觉是在衡阳保卫战的最后时刻投降日军的,因此,对他的投降事件,不能孤立地看,而应同整个衡阳保卫战联系起来考察。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