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二月, 2022的博文

毛澤東和國民黨上海執行部 ——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黃仁被毆傷,推墮台下致死。

  毛澤東和國民黨上海執行部 ——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 楊天石  2011年06月03日11:22    胡漢民致毛澤東函手跡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上海執行部用箋   毛澤東致平教委員會諸同志函手跡 沈定一等致廣州國民黨中央電 沈定一等致廣州國民黨中央電   1924年1月,毛澤東作為湖南代表參加了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月31日,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監察委員召開全體會議,決定在上海、北京、漢口等地成立執行部,以加強這幾個地區的工作,毛澤東被派到上海執行部。2月中旬,毛澤東從廣州到上海,和共產黨人羅章龍、王荷波、惲代英、沈澤民、邵力子、瞿秋白、施存統、鄧中夏、向警予、張秋人等參加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工作。據規定,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管轄范圍除上海外,還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四省。2月52日,由胡漢民主持召開第一次執行委員會。會議通過胡漢民、葉楚傖、汪精衛為常務委員,邵元沖為文書科主任,未到以前,由毛澤東代理。會議還通過胡漢民任組織部長,毛澤東任秘書。此后,毛澤東還陸續被上海執行部任命為平民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合作運動委員會委員兩項職務。   工作之一,辦理黨員登記建設國民黨基層組織   根據《上海執行部組織部辦事細則》,部長的任務是“總攬本部事務”,“本部會議任主席”,秘書的任務是“協助部長,辦理本部事務”。由於胡漢民是國民黨元老,事務繁忙,因此組織部的實際事務都落在毛澤東身上。現存胡漢民致毛澤東函(手跡)雲:   頃得 覺生先生來書,要取《宣言》十份,《黨章》十份及《民國日報特刊》一份,入黨表、登記表各四十份,願書二十份,請即交其來人為幸!此上潤之我兄。   弟漢民 十七   函側有“請羅先生照發。十八。”等字,應為毛澤東所批手跡。羅先生,指羅章龍,時任組織部組織指導干事。函中所稱“覺生”,指居正,國民黨元老。《宣言》,指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民國日報特刊》,指上海《民國日報》為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所編輯的特刊。當時胡漢民45歲,毛澤東31歲,但胡卻稱毛為“潤之我兄”,自稱為“弟”,可見二人關系融洽,胡很器重毛。   第一次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后,各地國民黨的首要工作是辦理黨員登記。3月中旬,上海執行部發表《通告》第一號、第二號。第一號宣布凡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前入黨者,“無論何人,均須重新登記”。第二號宣

趙觀濤1932年夏,兼任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何應欽)第8路司令官,負責清剿江西東北部之共軍方志敏、邵式平部。1935年1月,國軍於懷玉山圍殲共軍方志敏、劉疇西(紅軍第十軍團軍團長)部,趙中將於該役有指揮堵截之功。

  趙觀濤(1892年2月8日-1977年11月16日)陸軍中將,字雪泉,別名敬榮,浙江 嵊縣 (今 嵊州 )人。浙江陸軍出身,曾任 國民革命軍 陸軍第6師師長與第8軍軍長。 目次 1 北伐與中原大戰 2 勦共戰役 3 退役 4 參考文獻 北伐與中原大戰 [ 編輯 ] 1914年冬,趙觀濤從 陸軍第二預備學校 畢業後,進入 保定軍校 ,1917年第三期畢業,旋分發浙江陸軍第2師第6團第3連,任見習官。 1926年5月,調升浙江陸軍第3師中校團長。同年12月,浙江陸軍第3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6軍。1927年,任第26軍第1師第1團上校團長,率所部擊敗 孫傳芳 部於湯溪,嗣後。升任為第1師少將師長。同年12月,又率所部攻克蘇北 宿遷 ,俘直魯聯軍第10軍(軍長 杜鳳舉 )官兵3萬人。1918年,率部沿膠濟線北上,克 臨沂 , 濟南 。進入 河北省 後,於東光、南皮諸役獲勝,進佔馬廠,前鋒抵天津附近之楊柳青。 1928年秋,第26軍縮編為陸軍第6師,任該師第17旅少將旅長,1929年底,升任陸軍第6師中將師長。中原大戰時,趙師長率所部與中央軍各師於河南確山擊敗 唐生智 部。1931年,因戰功獲頒二等寶鼎勳章,並發表趙中將兼任河南第三綏靖區主任。 勦共戰役 [ 編輯 ] 1931年5月,國民會議於 南京 召開,制定 訓政時期約法 ,趙中將亦任國民會議代表。6月,所部陸軍第6師調赴江西剿共,參加 第三次圍剿戰爭 。隨後任陸軍第8軍軍長,兼任 江西剿赤軍 第1路進擊軍總指揮。1932年夏,兼任 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 (總司令 何應欽 )第8路司令官,負責清剿江西東北部之共軍方志敏、邵式平部。1935年1月,國軍於懷玉山圍殲共軍 方志敏 、 劉疇西 (紅軍第十軍團軍團長)部,趙中將於該役有指揮堵截之功。同年5月20日,因功獲頒一等 寶鼎勳章 。 1935年8月,因病請辭第8軍軍長等職,調任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1936年7月9日,獲頒國民革命軍誓師十週年紀念勳章。1937年10月,因久病請辭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 退役 [ 編輯 ] 1949年,趙將軍隨政府撤退來台。1958年3月,任 總統府參議 。1977年11月16日,逝世於台北。 參考文獻 [ 編輯 ] 劉紹唐. 《民國人物小傳-趙觀濤》,《傳記文學》. 71卷第6期. 傳記文學雜誌社. 1997.  ISBN  9578
  俞濟時:侍衛蔣介石四十年的中將加上將待遇的侍衛長 2018/03/23  來源:前鋒時報 俞濟時生於1902年,出生在浙江省奉化縣奉南村。有人說他是奉化溪口鎮蔣介石的外甥,但是查蔣介石的親姐妹沒有嫁入俞家的,估計是表親之類的吧。 1920年,18歲的俞濟時到廣東投奔族叔俞飛鵬。1924年,俞飛鵬擔任黃埔軍校軍需部副主任,就保舉侄子俞濟時進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 因為是同鄉,俞濟時深得蔣介石信任,從1925年起,就開始在蔣介石身邊當侍衛。 起先,他在蔣介石的侍衛大隊當排長、連長。隨著蔣介石的權力越來越大,侍衛大隊的規模也越來越大。1927年,侍衛大隊擴編為警衛團,俞濟時先是當營長,不久就升任團長。1928年,警衛團擴編為警衛第一旅,俞濟時擔任旅長併兼任南京警備司令。1930年,警衛第一旅擴編為第一師,俞濟時任師長。 從1932年初,俞濟時暫時離開蔣介石身邊,到部隊任職。先是到第五軍任第八十八師師長,參加了上海一二八抗戰,戰鬥中曾身負重傷。 1933年,俞濟時調任浙江省保安處處長。1934年末到1935年初,在安徽太平縣一帶,與方志敏、劉疇西領導的紅軍抗日先遣隊作戰,擊潰先遣隊,俘方志敏、劉疇西等紅軍高級將領。1935年,俞濟時出任第五十八師師長。1936年,晉升為陸軍中將軍銜。 抗戰爆發後,俞濟時的第五十八師與王耀武的第五十一師合編為第七十四軍(1946年至1948年曾更名為整編第七十四師),俞濟時是第七十四軍首任軍長。在他擔任軍長期間,第七十四軍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1939年4月,阻擊日軍板垣師團對江西高安的進攻,血戰幾晝夜,獲得勝利。7月,調任唯一的機械化部隊第五軍任軍長。 俗話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俞濟時指揮第五十八師四五年,很了解這支部隊,到第五軍任軍長後,很想把第五十八師轉隸到第五軍,為此向軍委會寫了報告。但是這個舉措受到繼任第七十四軍軍長的王耀武的忌恨。桂系首腦白崇禧藉機聯絡第五軍前任軍長徐庭瑤等人,向蔣介石告俞濟時的狀。俞濟時在第五軍沒有坐穩,就被調到第十集團軍擔任副總司令兼第八十六軍軍長。期間,還到浙江去整編黃紹竑組建的抗衛縱隊。 1942年,在離開蔣介石身邊十年後,俞濟時再次回到蔣介石身邊,擔任侍衛長。1945年,他被任命為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但是他根本就沒有到職,而是一直陪在蔣介石的身邊,任參軍處軍務局局長、
  這是秋收起義的師長足以授元帥 結局卻很不光彩 2018/09/01  來源:歷史客棧 昨天介紹了余賁民,秋收起義時擔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副師長,關鍵時候站在了主席的一邊,為主席出力甚多。 今天再來介紹一下第一師的師長余灑度,堪稱主席軍事生涯中的第一個反面人物。 能做到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長,余灑度自然是有兩把刷子的,早在黃埔軍校時期就是學校的風雲人物,參加過血花劇社。 可別小看了這個血花劇社,它是由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 來親自創辦的,社長是校長蔣介石,實際上由周主持,像大名鼎鼎的陳賡、蔣先雲、賀衷寒、胡宗南等人,都是劇社的成員。 而且,1926年劇社改組後,余灑度入選為執行委員,而黃埔第一奇才蔣先雲,還只是候補執行委員。 因余灑度傑出的才華,畢業後的晉升自然也非常快,1927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成立了警衛團,團長是盧德銘,副團長就是余灑度。 1927年8月,轟轟烈烈的南昌起義打響了革命第一槍,大家都知道警衛團在盧德銘的領導下參加了南昌起義,其實余灑度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大。起義後,警衛團和大部隊走散,盧德銘離開去找大部隊,臨行前,他對余灑度說:「你代理團長吧,再沒有人比你更合適了。」 客觀地說,余灑度在這個時期對革命還是很有熱度的。到了9月,余灑度已把警衛團擴大為江西省防第一師,成為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主席準備秋收起義時,就非常倚重余灑度的這支部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長自然就是余灑度。 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就是秋收起義的骨幹力量,堪稱「紅色第一師」,而這支骨幹力量就是余灑度帶出來的。可以說,在秋收起義的貢獻榜上,余灑度是應該位居前列的。 然而,上帝給了他一個飛黃騰達的機會,他卻不知道珍惜,公然走到了主席的對面。 余灑度是黃埔軍校高材生,經常以「天子門生」自詡,瞧不起那些農村來的「泥腿子」,像主席這樣沒上過軍校的的「土包子」,余灑度從心裡就看不上。 余灑度在軍校學的都是正規的軍事教材,比如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認為戰爭就應該大規模作戰,對主席提出的游擊戰嗤之以鼻,覺得這是逃跑戰術。尤其是當主席提出放棄進攻長沙的計劃時,遭到了余灑度的強烈反對,極力主張攻打大城市。 好在軍隊中的明白人不少,少數服從多數,最後沒有聽余灑度的,否則起義軍就危險了。 雖然這次沒有得逞,但余灑度還是給起義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比如在蘆溪之戰時,就是因為余灑度不服從
  身為一師之長的他,未經審判就被槍決,導致麾下四個團長集體辭職 2016/08/27  來源:章雪峯 1941 年 10 月 22 日, 74 軍 58 師少將師長廖齡奇被槍決,罪名是在抗日戰場上 「 臨陣脫逃 」 。 蔣介石如此處理一位出身黃埔的嫡系部隊將領,嚴厲程度前所未有。而抗戰期間,被蔣介石直接下令槍決的國民黨將領,只有兩位。 廖齡奇很榮幸地首開先河。 消息傳出,全國震動,全軍震動。 更讓人震動的是, 廖齡奇被處決後,居然導致他麾下四位團長蔡仁傑、鄧竹修、何瀾、王伯雄集體辭職,以示抗議。 因為,此處的確有冤情。 廖齡奇打鬼子是一把好手 廖齡奇, 1904 年出生,湖南祁陽人。 1925 年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學習。 廖齡奇的成名戰,是 1926 年北伐期間的汀泗橋之戰。此戰中,他不僅表現勇猛,而且受傷導致右臂終生殘疾。一戰成名之後,他進入第 5 軍 88 師 364 旅,先後擔任營長、團長、旅長,經歷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血與火的洗禮。 從南京保衛戰僥倖活下來的 廖齡奇,以旅長之身,接受此前受命創建第 74 軍的老首長、原 88 師師長俞濟時的召喚,赴 第 74 軍第 58 師擔任副師長,不久升任師長。 從這個選擇就可以看出,廖齡奇是個重感情的人。因為在俞濟時受命創建第 74 軍時,這個軍還未經戰場,還沒闖出後來的鼎鼎大名。廖齡奇能夠從 88 師這樣的嫡系中央軍、精銳德械師屈就當時還寂寂無聞的 74 軍,只能說是出於感情因素。 不僅 74 軍剛組建,就是他所任職的第 58 師,在國軍序列中也是平凡出身。 58 師最早是北洋軍隊中直魯軍的老底子,本本色色的雜牌軍。直到 1935 年俞濟時接任師長時,才被抹上中央軍的色彩。而俞濟時接任以後,不斷召喚和調入 廖齡奇等黃埔軍官,一方面固然是提高該師戰鬥力,另一方面也有讓 58 師嫡系血統更純的考慮。 俞濟時視 58 師為自己的起家部隊。所以,他利用曾任蔣介石侍從室主任的便利和人緣,一番整編之後,把個出身雜牌臨時加入嫡系的 58 師,打扮得兵強馬壯:下轄 2 個旅、 4 個團,並配屬炮兵、工兵、輜重兵各 1 個營,全師總人數達 10923 人。在武器裝備方面,共有重機槍 54 挺,輕機槍 274 挺,擲彈筒 243 個,山炮、野炮、榴彈炮 16 門,迫擊炮、平射炮 30 門。 58 師這樣的兵員和裝備,在當時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