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小划子会议背后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

00:00/00:30高清倍速
小划子会议背后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人民当家做主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九江是革命老区,红色基因在这里孕育。九江为革命而牺牲的共产党员和群众就有十万之众,在民政局登记的烈士有16000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有许多重要事件在九江发生,无数革命先辈在这块红土地上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从今日起,市史志办与我们《九江零距离》栏目将联合推出“读红色故事,感使命初心”——九江经典红色故事选编专栏,旨在感悟红色经典,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今天是第一期,我们来讲一讲历史上著名的“小划子会议”。
小划子会议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1927年7月下旬的一天,九江城内的甘棠湖上,人们微微泛舟,游玩嘻戏,躲避酷暑。而同样一只泛波其间的普通小划子上,坐着叶剑英、贺龙、叶挺、高语罕和廖乾吾,五人都是因“东征讨蒋”而来到九江。他们自己划着小船,却无心游湖赏景。
九江市史志办副主任 柳秋荣:“他们也作为一个普通游客样的,租了一个小筏子在那划船,但实际上他们心里面有很多的事情要商量,无心赏景。”
当船划到湖中心时,叶剑英迫不及待地说:“贺军长,汪精卫通知你和叶师长上山,很有可能把你们扣起来,解除二位的兵权。”“噢……”五人相互看着对方,心中都有着不祥的预感——汪精卫要上演“杯酒失兵权”吗?“怪不得他们左一个邀请右一个邀请要我们上山去,还说去开会去避暑,原来搞的是这个名堂。”贺龙快人快语,很坚决地说:“不去,不去!他们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上山那不是自己去送死嘛!”
九江市史志办副主任柳秋荣:“在那个小筏子上,他们五个人就开了个紧急的军事会议。这个会议呢,就是刚才我们叶剑英说的那个,到庐山去开会,汪精卫是有阴谋的,怎么办,叶挺、贺龙掌握的中国共产党这部分力量该怎么办?”
为了对付汪精卫的阴谋,五人在紧急地磋商着……大革命失败的残酷现实,迫使共产党总结失败的教训。自己实力不够,只能仰人鼻息,看他人的脸色行事。军队问题首当其冲地被中共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九江市史志办副主任柳秋荣:“根据1951年,贺龙有一个回忆,他就说,在这次会议上,他们商量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情就是说,汪精卫要我们上庐山去开会,我说我不去,他们也说,他们都不去,也是就叶挺等军事力量都不去上庐山开会,第二个当时的张发奎要他们把部队全部移驻到德安南巡一线,他说我不到德安,我直接开到车站去参加南昌起义。第三点就是贺龙说,从九江到南昌的车皮明天就给叶挺,你的军队就到南昌去,后天我的军队就开到南昌去。”
当时,中共掌握和影响的武装力量,主要在张发奎所属的第二方面军中。其中包括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贺龙率领的二十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的大部及朱德领导的第三军军官教导团等。中共要举行武装暴动,必须争取这部分力量。于是,南昌起义的前夜,在九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博弈。
九江市史志办副主任柳秋荣:“所以这两支力量从九江出发到南昌去的,这样来说,这个南昌起义一共是两万人的起义队伍,而在我们九江就有一万五千余人得起义队伍到南昌去,所以我们说,我们九江是南昌起义队伍的聚集地和出发地。”
在随后的几天中,集结在九江的叶、贺部队先后乘火车前往南昌。1927年8月1日,震惊全国的南昌起义爆发。小划子会议,识破了汪精卫的阴谋,确定了叶、贺部队开赴南昌参加起义的军事行动,对南昌起义的举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
九江市史志办副主任柳秋荣:“”所以我们说这个小划子会议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是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保证了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1927粤军与南昌起义

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程潜 第1方面军总指挥 唐生智 四军一些高级军官如陈可钰 北伐3军副军长12师师长,率10师师长陈铭枢 12师师长张发奎 团长叶挺 、薛岳等人的反对 第2方面军总指挥 张发奎 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郭沫若 秘书长:高语罕 第4军军长黄琪翔 参谋长叶剑英 政治部主任廖乾吾 12师长:缪培南 李汉魂 26师长徐志锐 第11军军长 朱晖日 副军长兼24师师长叶挺 25师 703团团长周士第 连长林彪 26师未起义 蔡廷锴蒋光鼐 81后11军军长叶 党代表聂荣 第20军军长贺龙 81后党代表廖乾吾 81后9军副军长朱德,党代表朱克靖 吉安 新编2师师长叶剑英,去4军军部,北伐河南回来后,什编第2方面军后,得任4军参谋长。 张发奎闻变,亲率十一军军长朱晖日乘火车由九江至马回岭,企图阻止二十五师参加暴动。不料该师七十三团团长周士第已率部起义,正在向南昌开进途中。与张发奎等相遇,将其卫队全部缴械。张发奎和朱晖日狼狈不堪,只好步行返回九江。 第3军军长朱培德 围剿军 广州政治分会主席 李济深 第8路军总指挥(粤桂及中央军) 广西省主席 15军军长黄绍竑 前敌总指挥 桂军师长 吕焕炎 第8路:战后黄艄公担任总指挥 11师长:陈济棠东路粤军总指挥 新编第2师长:薛岳+2团张瑞贵补充团广西人张飞 +香翰屏团 师长:许景唐 中央军 33军长钱大钧 桂系师长黄旭初 第5军军长徐福林 张发奎决定全力以赴,任命黄琪翔为前敌总指挥,率第四军主力第十二师缪耀南、第二十六师许志锐部开赴西江肇庆、梧州一带,进击黄绍■;其余主力部队也都悉数开赴广州外围,以防进犯之敌。广州城防务由叶剑英负责。这样,广州城内,敌人非常空虚,只剩下教导团、警卫团和其他少数部队,一时成了“不设防的城市”,这就给广州起义造成了极好的时机。 1927南昌暴动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19/08/01/901000.html 1927年后,宁汉沪合流,张发奎图谋广东,叶挺叶剑英广州起义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19/08/13/903453.html 19279潮州,汤坑 三河坝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19/08/05/901311.html   叶...
汉年功高深知内情而蒙冤至死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370601.html (一)王明《中共50年》中的记载            王明(陈绍禹)于 1974年在莫斯科出版《中共50年》,该书对潘汉年会见汪精卫的事有如下一段报道: 「在1940年10月的一个夜里,我在延安和毛泽东有如下一段谈话:     他(注:毛泽东)说: 『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建议成立英美法苏反对德意日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事态的发展证明这是错误的。 应当做的事不是去搞什么英美法苏联盟,而应搞德意日苏的联盟。 』     我(注:王明)问:『为什么?』         他回答说:『- - -这你可能说我是主张亲法西斯路线的,不是吗?这我不怕。 至于中国应当建立同日本人和汪精卫的统一战线,以反对蒋介石,而不应当建立你所建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你也错了。 』     他就这样似请求非请求地,终于在《新中华报》上发表了他这篇文章。-     至于对内政策,毛泽东事先不让党中央政治局知道,私自通过中共中央军委电台,   命令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以他的名义派出代表与日军代表和汪精卫谈判共同反蒋的问题, - - -蒋介石的情报机关当时利用毛泽东与日军代表和汪精卫相勾结的事实为武器进行反攻宣传。- - - (三) 会见之后,国民党的消息与反应      当潘汉年与汪精卫会面时,   国民党军统戴笠手下打入汪伪政权的鲍文沛与潘打了个照面。 鲍文沛事后立即呈报戴笠与蒋介石。 他们非常重视这个事情,密切观察中共的动向,同时在报纸登出这个消息,攻击中共勾结日本,破坏抗战。 但中共中央立即否认潘与汪会见之事! (四)会见之后,中共内部的消息及措施      当潘汉年与汪精卫会谈后,   中共潜伏在汪伪政权的地下工作人员也获得此消息,十分诧异。 于是立即呈报中共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刘长胜,刘则立即呈报时任华中局...
  揭秘:孙中山临终写了3份遗嘱 都是写给谁的 相关主题 ●  宋庆龄晚年回忆:与孙中山结婚并非因为爱上他 ●  人大代表专门骑车上两会被疑作秀 回应是租的(图) ●  大多伦多商团明年5月访华 五大市长有谁同行 ●  男子穿迷彩服开假军车售假军靴:手一撕就破 ●  廖仲恺嫡孙:家中已三代人居要职 望儿孙勿从政 ●  保守党推迟复会打经济牌 叶礼庭斥其为讲笑话 ●  浙江80后老板买十台玛莎拉蒂奖励员工 ●  从经济刺激返回预算控制 联邦内阁改组十人易位 ●  黄飞鸿与十三姨的真实照片!真正的黄飞鸿长这样 ●  史海:孙中山原配夫人的人生 在澳门终老(图) ●  北京中轴线偏移之谜:并非正南正北 指向元上都(组图) ●  台舆论争议孙中山传记片 到底是"人"还是"神" ●  北京将打通完整中轴线 铛铛车有望开到永定门(图) ●  台学者呼吁设立“孙中山和平奖”争取话语权(图) ●  一家三口为上访在京流浪20年 每天到信访局登记 ●  盘点孙中山家族后人:多居海外低调平静生活(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孙中山 话题: 商团 话题: 国民党 话题: 广州 话题: 陈廉伯 1 (共1页) o***s 发帖数: 42149 1 孙中山的病情日趋恶化,国民党人商议预备遗嘱,由汪精卫、鲍罗廷、陈友仁起草和记录的遗嘱共有三个:《总理遗嘱》《致苏联遗书》和《家事遗嘱》。 1937年9月,毛泽东在《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中指出:“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就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一切正得益于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得益于孙中山重新阐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最后的政治遗产,也是“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胜利的革命的旗帜”。 孙中山欢迎俄国人对中国人的帮助 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虽然仍在寻求日、德、英和美国的援助,但是,列宁和苏维埃已引起他极大的兴趣。早在1918年夏,孙中山便以党的名义致电列宁说,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俄国存在八个月之久,这个事实给了东方人民以希望,一个类似的新的制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