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運亨(韓語:여운형,1886年4月22日-1947年7月17日),號夢陽,韓國獨立運動政治家。曾任朝鮮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簡介[編輯]
1914年,呂運亨到中國南京金陵大學修讀英語專業;1918年他在上海組織新韓青年黨;1919年參加在上海設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被金奎植派遣去日本宣講韓國獨立的主張;1920年在上海參加高麗共產黨;1922年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遠東地區各民族大會;1930年在上海被捕,在韓國服刑3年之後出獄;1933年任朝鮮中央日報社社長。呂運亨在中國期間曾入籍中華民國[1]。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1944年8月秘密建立建國同盟組織獨立活動。[2]1945年日軍失利,呂運亨籌備發展獨立運動,與朝鮮總督府政務總監遠藤柳作進行接觸,要求解放後治安維持行政權的委讓,釋放政治犯和不干涉獨立運動的承諾。8月15日傳來日本投降的消息,次日與安在鴻等人在漢城組成朝鮮建國準備委員會,準備建立「民族真正的民主政權」。呂運亨被推選為該委員會委員長。
1945年9月6日,在漢城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朝鮮人民共和國。成立宣言的第二天的9月8日,美國第十軍團第24軍的主力部隊從仁川進入韓國。9月11日,美國建立軍政廳,進入盟軍統治時期。9月18日,和宋鎮禹、曹晩植(以上明治大學學生)、金性洙、安在鴻(以上早稻田大學學生)、金性洙等留日學生受全羅地區的資本家、湖南財閥的支持組成韓國民主黨(韓民黨),其中呂運亨是中道左派的代表性領導人,主張左右合作的統一戰線。11月12日,呂運亨另外組建朝鮮人民黨,並任委員長(黨首),後成為民主主義民族戰線的其中一員。12月12日,美國的軍政廳不承認人民委員會,並出動軍警進行鎮壓,強行解散人民委員會,同時拉攏韓民黨,使朝鮮人民共和國以失敗告終。
1946年5月,人民黨內部的非呂運亨派的朝鮮共產黨人與朝鮮新民黨內的合同推進派聯合,11月結成南朝鮮勞動黨;由此人民黨分裂,呂運亨與新民黨以及共產黨內的合同反對派聯合成立社會勞動黨。由於9月到10月反對軍政的集會及罷工示威接連不斷,軍政廳強烈鎮壓,左派的南韓勞動黨受到民眾的支持開始崛起。在激烈的政治鬥爭之中,使社會勞動黨喪失機能,1947年2月解散。5月24日,呂運亨支持派又成立勤勞人民黨(勤民黨),勤民黨與南朝鮮勞動黨維持同盟關係,遭到了舊人民黨系和舊社會勞動黨系的激烈的黨內抗爭,1947年7月19日被右派青年韓智根槍擊身亡,勤民黨走弱瓦解。
參考文獻[編輯]
- 金成淑. 簡論韓國獨立運動政治家呂運亨. 歷史教學問題, 2001年第6期, 31-34頁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