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通”是日本陆军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战前日本对华外交的先锋,对中国革命抱有强烈的共鸣,但后来却推动日本走向了侵华战争,并对中国进行了最激烈的批判。这种转变的根源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支那通”们的所思所想和具体作为又是怎样的?本书意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寻找日本对华政策失败的原因。《日本陆军与中国:“支那通”折射的梦想和挫折》:这是因为他看到北清事变后俄国占领了满洲,所以为对抗俄国的威胁而谋求与日本的协调与合作。在对俄谍报这一方面,负责日本军方与袁世凯之间联络的,是曾在柴五郎的指挥下在北京笼城战中战斗过的守田利远(旧8期)。曾在芝罘驻任过的守田,根据田村和袁世凯商定的意向,负责双方联合进行谍报活动协定的签订。根据这一协定,袁世凯将满洲和山东省内清国方面的军事谍报机关交予守田指挥。在守田指挥的人中,就有其后成了军阀巨头的吴佩孚。这种谍报的协同合作在日俄战争之后似乎也持续了一段时间。由清国的谍报人员搜集到的袁世凯处的情报,被转达给顾问坂西利八郎或者守田,然后再由他们进一步转达给日本的大本营。特别任务班日俄战争中由于谍报合作而扬名的就是所谓特别任务班。这是青木依照儿玉参谋次长的指示组织的,可以说是特殊的工作机关。守田也组织了另外的谍报活动特别工作班。特别任务班在满洲的活动,这里无法详细描述。简言之,其主要活动内容就是切断电信线路、破坏铁桥、通过马贼的牵制行动等扰乱敌后方的工作以及搜集情报的谍报工作。…… 绪论陆军“支那通”是什么人? 第一章陆军支那通的诞生1.支那通的原型2.明治时期的支那通3.作为转机的辛亥革命 第二章中国军阀与支那通1.情报的“前线基地”——坂西公馆2.张作霖的军事顾问3.炸杀张作霖 第三章新支那通的登场1.作为典型的佐佐木到一2.对国民革命的共鸣3.对北伐的应对 第四章民族主义之相克1.南京事件2.济南事件3.满洲事变 第五章日中冲突1.满洲“国家军队”的育成2.走向卢沟桥之路3.日中和平的摸索 终章支那通的功罪 附录年表 主要支那研究员统计(1922~1936) 参谋本部支那课课长统计(1916~1938) 参谋本部支那班班长统计(1923~1937) 驻中国公使馆(大使馆)武官统计(1875~1937) 驻中国公使馆(大使馆)武官辅佐官统计(1916~1937) 驻上海武官统计(1911~1937) 驻南京武官统计(1911~1937) 驻广东武官统计(1911~1937) 奉天特务机关长统计(1920~1937) 参考文献索引后记译者后记
汉年功高深知内情而蒙冤至死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370601.html (一)王明《中共50年》中的记载 王明(陈绍禹)于 1974年在莫斯科出版《中共50年》,该书对潘汉年会见汪精卫的事有如下一段报道: 「在1940年10月的一个夜里,我在延安和毛泽东有如下一段谈话: 他(注:毛泽东)说: 『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建议成立英美法苏反对德意日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事态的发展证明这是错误的。 应当做的事不是去搞什么英美法苏联盟,而应搞德意日苏的联盟。 』 我(注:王明)问:『为什么?』 他回答说:『- - -这你可能说我是主张亲法西斯路线的,不是吗?这我不怕。 至于中国应当建立同日本人和汪精卫的统一战线,以反对蒋介石,而不应当建立你所建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你也错了。 』 他就这样似请求非请求地,终于在《新中华报》上发表了他这篇文章。- 至于对内政策,毛泽东事先不让党中央政治局知道,私自通过中共中央军委电台, 命令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以他的名义派出代表与日军代表和汪精卫谈判共同反蒋的问题, - - -蒋介石的情报机关当时利用毛泽东与日军代表和汪精卫相勾结的事实为武器进行反攻宣传。- - - (三) 会见之后,国民党的消息与反应 当潘汉年与汪精卫会面时, 国民党军统戴笠手下打入汪伪政权的鲍文沛与潘打了个照面。 鲍文沛事后立即呈报戴笠与蒋介石。 他们非常重视这个事情,密切观察中共的动向,同时在报纸登出这个消息,攻击中共勾结日本,破坏抗战。 但中共中央立即否认潘与汪会见之事! (四)会见之后,中共内部的消息及措施 当潘汉年与汪精卫会谈后, 中共潜伏在汪伪政权的地下工作人员也获得此消息,十分诧异。 于是立即呈报中共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刘长胜,刘则立即呈报时任华中局...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