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杨匏安 (1896年11月-1931年8月)

杨匏安 语音 锁定 上传视频 杨匏安 (1896年11月-1931年8月) , 广东香山县南屏镇北山村(今属珠海市)人。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代部长,中执委,中共中央委员,太阳社发起人,华南地区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931年8月,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的荒地上,时年35岁。 [1] 人物关系 纠错 妻子 吴佩琪 儿子 杨明 中文名杨匏安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日期1896年11月逝世日期1931年8月主要成就太阳社发起人 华南地区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出生地广东香山县南屏镇北山村代表作品《西洋史要》《地租论》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学说著作 3 作品文集 4 社会评价 5 后世纪念 人物生平 语音 珠海杨匏安陈列馆 珠海杨匏安陈列馆(7张) 1896年11月,杨匏安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北山村(今属珠海市)一个破落的茶商家庭,杨匏安的父亲富祥,以贩卖茶叶、瓷器为生;母亲陈智,出身于华侨官商家庭,精工针黹,秉性刚强,受过旧式教育,爱好诗词书法。富祥在匏安童年时就病逝了,留下孤儿寡妇,靠陈智的手艺维持生活,虽然家境贫寒,她却不愿受娘家嗟来之食。旧社会贫富悬隔的现象,在杨匏安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不满世道的种子。杨匏安从小就在他母亲膝上跟着她诵读诗词古文,后来他自称;“幼时颇有诗癖”。这大半是出自他母亲的熏陶。 [2] 童年时代,杨匏安在本乡恭都学堂上学。他最崇敬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一类人物。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常使杨匏安吟诵不已。他的学习成绩优异,诗文写作,早露才华,时常受到师友亲朋的夸奖。后来他在《诗选自序》中说:少年时“谬以诗文词见称朋旧”。可见他少年时代,在学校邻里间已颇有文名了。小学毕业后,家里卖了田地,托亲戚带他到广州,考进两广高等学堂预科。两广高等学堂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首领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是华南最有名的学府,辛亥革命后改名省立一中(即今广雅中学);改名前后,由著名国学家吴道镕、诗人黄节相继任校长,设有数、理、化、日文等课程。杨匏安在良师指引下,不但文史之学打下了深广的基础,而且广泛接触了张之洞洋务派,康、梁改良派和他的香山同乡孙中山民主革命派、刘师复无政府主义派等各种社会思潮。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新兵起义,香山光复。但革命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所篡夺。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宣告失败。袁世凯的走狗龙济光占据了广东,他的土匪队伍“济军”进驻香山,开赌贩烟,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辛亥革命时逃往港澳的反动豪绅,又纷纷跑回来,封建复辟的恐怖,一时弥漫香山城乡。杨匏安目击一幕幕政治风云的激变,想到数千年文明的祖国,水秀山媚的家乡,依旧是豺狼当道,虎豹横行,“霸气已沉文物改,云流垂尽管弦凄”①。他不禁徘徊怅惘,思绪万千,祖国的出路何在?年青一代的出路何在?要洗刷百数十年来外国侵略者强加在这古老民族头上的耻辱和灾难该怎么办?他辗转傍徨,却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在省立一中毕业后,杨匏安回到家乡恭都小学任教,由于和同事揭发校长贪污,反遭诬害,被扣上“图谋不轨”的罪名,关进监狱。出狱后,他更看透了社会的黑暗。就在这一年,他怀着对未来光明的向往,与堂叔杨章甫等随同华侨商人乘舟东渡,到了日本横滨。原想靠一位同行的亲戚介绍职业,不料那位洋行买办,听说他们是坐牢出来的,竟拒之门外。杨匏安只好寄居在横滨市上一间小阁楼上,靠找些零活度日。日子久了,带去的书籍也变卖完了,还足找不到固定的工作。他们又自编油印刊物《如此》,上街兜售,借此向华侨控诉家乡军阀豪绅统治的罪恶,和自己由于揭露贪污被诬害入狱的经过。杨匏安常常交不起房租,他曾用“避债怕闻梯得得”的诗句来描述自己的艰难处境;但他并没有向困难低头,饿着肚子也坚持自学。他的日文在国内已有基础,到日本后,由于刻苦用功,很快就能从事翻译了。他经常跑书店,钻图书馆,如饥似渴地研读有关西方各种流派新学说的日文书籍,为他日后回国发表大量的译著,奠下了根基。 1916年的冬天,杨匏安从日本回乡,与邻村姑娘吴佩琪结婚,婚后到澳门任教。1918年初,举家迁至广州,在私立时敏中学任教,兼任《广东中华新报》记者,与杨章甫寄居司后街杨家祠。这时杨匏安已有个孩子,连独身的姑母、父母双亡的堂弟,一家七口,生活艰难。但杨匏安淡泊自甘,安贫乐道。警察局的同乡官僚请他当秘书,对这样的“肥差”,许多人不胜垂涎,杨匏安却视同敞屣,宁可清寒度日,不肯同流合污。 1916年,潘雪箴老师的女儿潘景昭也由横滨回到广州,任道根女校校长。她邀请杨匏安到道根讲授诗词。杨匏安教学生写作:“义取敦本务实,辞唯绝俗清高”;认为“诗文一道,首贵无俗气……然欲诗文之无俗气者,必其人先无俗气,外欲其人之无俗气者,则举凡流俗所趋之事,非斥去不可”。他把这些观点写成《诗选自序》,连同讲义发给学生。 出生于破落茶商家庭,早年丧父,靠母亲以做手工维持生活。小学毕业后,考入两广高等学堂的附设中学,后因家境日艰,辍学回乡。在本乡担任小学教员,曾因反抗学校腐败,被诬陷入狱。出狱后游学日本,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各种流派的社会思潮。1917年回国。 1918年,在广州时敏中学任教,后又兼任《广东中华新报》记者。“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广州积极投入反帝爱国斗争。1919年11月,在《广东中华新报》副刊连载《马克思主义》一文。这是华南地区最早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对当时广东地区所盛行的无政府主义也是有力的抵制,为当时正在深入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为广东共产党组织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之一。入党后,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积极帮助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青年团的“社会主义讨论会”等活动,指导学生运动。 1919年,杨匏安在“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思想起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他从俄、德等国的世界革命风暴和“五四”运动中,深切体会到劳动人民力量的伟大;另方面,他从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受到启发,使他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思想境界,朝着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世界观大步迈进。从1919年5月下旬起,至同年12月底止,在广州“五四”爱国运动高潮期间,他奋笔疾书,为《广东中华新报》写了八九万字介绍新文化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1年春,广东成立了共产党组织,不久,杨匏安经谭平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广东早期党员之一。杨匏安入党后,他的住家杨家祠成了党的活动据点,党早期的许多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他和杨章甫还在杨家祠办起了注音字母训练班,为党的活动作掩护。杨匏安已离开时敏中学。《广东中华新报》也已被陈炯明封闭了。他由新闻界老友名律师陈大年的介绍,先后转到南武中学和甲种工业学校任教。“南武”和“甲工”的学生运动十分活跃,特别是“甲工”,“五四”以来一直是广州学生运动的支柱。后来著名的革命烈士阮啸仙、刘尔崧、周文雍等都出自这所学校。周文雍还是杨匏安教过的学生。 1922年夏,军阀陈炯明背叛革命,青年团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曾一度代理青年团广东区委书记的工作。不久,开始从事工人运动,和杨毅一起到广州石井兵工厂,在工人中组织“十人团”,这是石井兵工厂共产党支部的前身。通过“十人团”,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后来,担任粤汉铁路局广州分局编辑主任,经常深入到广三、广九和粤汉铁路工人之中,向工人宣传革命道路,启发他们组织起来,反对压迫、剥削,争取工人应有的自由和权利。从中培养、吸收了一批铁路工人入党,建立粤汉铁路局黄沙地段党支部,并被选为党支部书记。 1923年底,在广州黄沙海傍街开办“北江商运局”,承运韶关、清远等地货物,利用滇军押运,以掩护党在粤汉铁路工人中的活动和为党筹划活动经费。1923年6月,根据中共“三大”决定,以共产党身分加入国民党,并担任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党团书记。1924年1月,被推举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长。1925年6月,和邓中夏、苏兆征、杨殷等人先后到香港发动工人罢工回广州,以支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7月1日被香港警探逮捕入狱50天,因无“罪证”,只得将他“驱逐出境”。同年9月初,被省港罢工委员会聘为顾问。1925年11月,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省党部三个常委之一兼组织部长。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被选为中央委员兼常委。1927年4月初,他从广州到达武汉,继续参与国民党中央的活动和全国济难总会工作,并任该会常委。同年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参加党的“八七”会议,后被党组织派到上海工作,并去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开展革命活动。 1922年2月26日,广东青年团创办《青年周刊》,由杨匏安撰写创刊《宣言》,署名“夕ㄢ”。《宣言》公开向读者宣告:“我们最服膺马克思主义”,因为它“能把资本制度应当崩坏的纯经济的、纯机械的历程阐明”,“指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道路”。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篇短短的“宣言”,已初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国情联系起来,明确地提出我国革命除了应注重劳工运动之外,“我们尤其注重的是农民运动”,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国,生产的大部分都是出自农民汗血”。同时号召学生、妇女和军队,同青年团员携起手来,共同革命,号召中国军人要学习苏联红军的榜样。 同年三四月间,杨匏安在《青年周刊》第3至7期连续发表长文《马克思主义浅说》,这是用白话文体通俗地、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比1919年的那篇《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写得更加深入浅出,准确鲜明。这时,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已进行了改组,在团章中规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广东青年在党团组织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推动下,学革命理论的热情迅速高涨起来,他们以青年团员为基干,组织了“广东社会主义讨论会”,以“专讨论马克思主义及关于马克思主义各种问题以至如何应用于中国为宗旨”。杨匏安的文章适应了广大青年的学习需要,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杨匏安烈士塑像 杨匏安烈士塑像 1922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已公开背叛孙中山,迫害革命分子。党团活动转入地下,广东区团委书记阮啸仙被迫转移外地,由杨匏安代理区团委书记。 1922年底,杨匏安在黄沙开设了一间“北江商运局”,承运客货,利用滇军押运,以掩护党在粤汉路工人中的活动并为党筹措经费。经过杨匏安等人的努力工作,逐步建立了广三、广九、粤汉三铁路的党团支部,杨匏安、杨章甫等先后任支部书记。 1923年5月,广东区团委改选,杨匏安被选为候补执行委员。这期间,杨匏安由杨殷介绍任粤汉铁路局广州分局编辑主任。杨匏安利用这一合法身份,深入工人群众中,开展党的工作。杨匏安与杨殷等吸收了一批铁路工人入党。 1923年6月,中共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0月派谭平山等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其后又派谭平山、杨匏安为中共驻国民党的党团正副书记,以统一出席国民党会议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的言论和行动。从此,杨匏安主要转而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国民党改组从1923年10月开始,以广州市党部为改组试点。杨匏安、阮啸仙等大批共产党员积极投入了试点工作。改组后,杨匏安当选为第十区分部执行委员兼秘书。当时,国民党的组织形式学习苏俄,执行委员会不设固定主席;由秘书负责日常会务。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推举共产党员谭平山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林伯渠为农民部长,杨匏安、彭湃分别任组织部、农民部秘书,中央组织部不仅要 选人员派往全国务大区、省、市,开展国民党的改组工作,而且还掌管军队、机关、学校、企业、海外以及广东各县、市的党务,工作十分繁忙。谭平山兼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后,中央组织部的日常工作实际上由杨匏安主持。 1924年秋,中共广东区委会成立,杨匏安任监察委员,与陈延年、周恩来等一起工作,他们常在杨家柯开会。同年10月,孙中山为镇压广州商团叛乱,组织革命委员会,特派廖仲恺,谭平山为全权委员,杨匏安也参加了革命委员会的工作。11月,谭平山因出席国际会议,离职数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以杨匏安代理中央组织部长。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杨匏安等在广州以国民党中央名义,召开了有1万多国民党党员参加的追悼大会,会上宣布全国50万党员誓为继承孙中山的革命遗志而奋斗到底。 1925年5月,上海爆发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盘据广州的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勾结香港帝国主义武装叛乱。1925年6月12日,革命政府东征军回师广州,击溃杨、刘叛军。杨匏安在发动铁路工人罢工平叛后的第二天,即以革命政府财政部长兼国民党中央农工部长廖仲恺的代表身份,同邓中夏一起前往香港,会同苏兆征、杨殷发动工人响应上海“五卅”罢工。 当时香港有130多个工会,派别很多,情况复杂,受中共影响的尚少,他们对罢工有重重顾虑。杨匏安以廖财政部长代表的身份,保证罢工工人回省后,由政府负责解决食宿交通等问题,有效地消除了工人们的顾虑,使各工会相继发出罢工命令。 6月23日,广州沙面英、法帝国主义水兵、巡捕,开枪扫射我爱国群众游行队伍,造成伤亡数百人的沙基惨案。由此更加激起香港工人的义愤,他们不顾香港政府军警的戒严,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封锁,大批回到广州。香港当局派出警探四处搜捕罢工“煽动者”。7月1日晚,杨匏安不幸被捕入狱,足足关了50天,香港帝国主义者无法找到他“煽动工潮”的证据,只得把他“驱逐出境”。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机关刊物《工人之路》特号,为此用三号大字加框,发布“欢迎杨匏安先生出狱”的特别新闻。8月25日,省港罢工委员会在省教育会搭起鲜花牌楼,开大会欢迎苏俄总工会代表团来华和杨匏安出狱。届时杨匏安却没有到会,他认为隆重欢迎国际友人是应该的,至于他自己,为革命工作甚至牺牲,乃是共产党人的本份,不应该接受这样盛大的欢迎,何况廖仲恺刚被刺牺牲,真凶未获,许多要务都等着他去办呢!至同月27日,他才出席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800多工人代表一致起立向他鞠躬致敬。他发表讲话,绝口不提被捕后狱中的苦难遭遇,只强调“今天不是空谈的时候,我们唯有实行奋斗!”他坦率地批评了香港各工会在罢工过程中的缺点,恳切要求大家学习欧洲赤色职工会团结一致的优点,以提高工会的战斗力,并对廖仲恺的遇害表示无比悲愤,要求工人们继承廖先生遗志,反帝到底。9月,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聘请杨匏安为顾问;不久又聘请他兼任香港罢工工团宣传学校名誉校长。这期间,革命政府为审查廖仲恺被刺真相和惩办凶犯,成立了廖案特别委员会和特别法庭,由杨匏安、李章达等任审判员,执行审讯案犯工作。 1925年6月12日,革命政府东征军回师广州,击溃杨、刘叛军。杨匏安在发动铁路工人罢工平叛后的第二天,即以革命政府财政部长兼国民党中央农工部长廖仲恺的代表身份,同邓中夏一起前往香港,会同苏兆征、杨殷发动工人响应上海“五卅”罢工。 1925年7月1日晚,杨匏安不幸被捕入狱,足足关了50天,香港帝国主义者无法找到他“煽动工潮”的证据,只得把他“驱逐出境”。8月25日,省港罢工委员会在省教育会搭起鲜花牌楼,开大会欢迎苏俄总工会代表团来华和杨匏安出狱。 1925年9月,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聘请杨匏安为顾问;不久又聘请他兼任香港罢工工团宣传学校名誉校长。这期间,革命政府为审查廖仲恺被刺真相和惩办凶犯,成立了廖案特别委员会和特别法庭,由杨匏安、李章达等任审判员,执行审讯案犯工作。 [2] 1925年11月,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成立了广东省党部。杨匏安当选为三个常委之一兼组织部长。接着革命政府两次东征和南征,统一了广东全省。在杨匏安的主持和建议下,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委派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兼任东江各届(惠、潮、梅)党务组织主任,同时在省党部之下建立潮梅、南路、惠届、琼崖四个特别委员会,分别派彭湃、邓颖超、潘兆銮、萧鹏魂等为特别委员。由于杨匏安等人的积极工作,国民党广东党务获得迅速发展。至1926年1月,党员人数由1万余激增至4.8万多人。新党员绝大多数是工、农和学生,从而改变了国民党过去以海外华侨为支柱的社会基础。 1926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杨匏安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并被选为九个中央常委之一。与常委谭平山、林伯渠共同组成秘书处,处理国民党中央的日常事务。这时杨匏安仍兼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和广东省党部常委兼组织部长。 正当革命形势深入发展的时候,蒋介石于3月20日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强迫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接着又于5月15日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规定共产党人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由于中共领导人陈独秀对蒋介石的妥协退让政策,谭平山、杨匏安被迫辞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和秘书的职务。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杨匏安留在广州主持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的工作。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展,国民政府北迁武汉。广州的国民党当局于1927年初采用圈定办法,改组广东省党部,使新右派占压倒的优势。 1927年3月底,杨麴安与谭平山及共产国际代麦罗易一起离开广州,于4月初到达武汉。其时,武汉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正在进行一场反对蒋介石妄图迁都南昌、控制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斗争。不久,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日,杨匏安与武汉等地的国民党中央委员联名在汉口《民国日报》上发表讨蒋通电,指出蒋介石已公然背叛革命,号召全国人民“去此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同年4月,杨匏安出席了在汉口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一作中央委员)。随后按国民党中央决议,与江董琴(武汉公安局长)成立国民党闽、粤、桂三省党部驻汉办事处,负责接待和联系福建、两广因遭反动派压迫而流亡至武汉的革命同志。在武汉期间,杨匏安还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的“被难同志救恤会”常委兼任中国济难总会干事会委员,为济难救恤被迫害同志做了许多工作。 1927年4月,杨匏安出席了在汉口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一作中央委员)。在武汉期间,杨匏安还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的“被难同志救恤会”常委兼任中国济难总会干事会委员,为济难救恤被迫害同志做了许多工作。 正当革命紧急关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为了挽救革命,共产党人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同日,杨匏安与宋庆龄等22人在南昌《民国日报》上发表声讨蒋、汪反革命罪行的叫《央委员会宣言》。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紧急会议,杨匏安出席了这次著名的会议。 “八七”会议后,杨匏安回到南方,奔走于广州、香港、澳门之间,向第四军张发奎部做统战工作,谈判没有成功。这年11月,犯“左”倾错误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实行惩办主义。处分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在内的大批同志,杨匏安被取消了中央监察委员的资格,受到留党察看的处分;谭平山则因组织第三党问题,被开除党籍。此时外间讹传谭平山在组织第三党时,把杨匏安列为发起人之一。为了澄清事实,杨匏安于1928年2月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第十七期上发表《所谓第三党》一文,表白传闻的无稽。 1929年,杨匏安回到上海,留在党中央机关,参与党的报刊出版工作。他的一家,也由党安排分散住在党的印刷所或交通机关,掩护党的活动。他于公余时间,积极从事编译工作,他参考同志们从苏联带回来的东方劳动大学和中山大学的讲义,编译成20余万字的《西洋史要》,署名王纯一,交由上海南强书店出版。这是我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写成的一部西洋史著作。它不仅系统地叙述了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还对巴黎公社、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等作了专章的叙述。这是当时国内学习西洋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极为难得的读物,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杨匏安牺牲后,至1936年,这本书还再版了五次。 1930年间,由于党的印刷机关遭敌人破坏,杨匏安不幸被捕,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关了8个月。因没有暴露身份,经党营救获释。出狱后继续留在党中央工作。不久,调到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任农委兼农民部副部长。这年6月,他翻译了列宁和拉比杜斯著的《地租论》,交由南强书店出版,署名王纯一,迭本六七万字的小册子,论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在消灭封建地租和资本主义地租后,如何处理地租问题,对当时正在进行土地革命的各革命根据地,颇有参考作用。这年杨匏安还同阮啸仙等在党中央以中国互济会名义举办的干部训练班任课,从事培养党的干部的工作。 在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上海,党的经费十分困难。杨匏安一家人口众多,生活异常艰苦,7个孩子中有两个因病无钱医治而夭折,他自己患肺病,妻子身体也很不好。为了弥补家用,他除了在晚间加紧写作和翻译外,还要帮家人推磨做米糍,让他的母亲和小孩第二天早晨上街叫卖。他的一家老者少少,经常为党传递信息和放哨。 1931年夏,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罗绮园,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叛徒向南京蒋介石告密,以致连累杨匏安等16人被捕。其时杨匏安一家住在上海公共租界东有恒路(今东余杭路)2048号。7月25日凌晨,一批国民党侦探和公共租界的巡捕,冲门进入杨家小阁楼上,把正患着肺病躺在床上的杨匏安拉走,先关押在汇山捕房,过两天被引泼到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侦缉队。由于杨匏安在国民党内曾任中央常委,影响较大,蒋介石几次派人劝降,都遭仙严词斥责。敌人以死威胁,杨匏安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从参加革命起,早就置生死于度外,死可以,变节不行!”狱中难友无不为杨匏安的铁骨丹心而深深感动,连一些看守的国民党士兵,也赞叹杨匏安是个“铁人”。不久,杨匏安被解到淞沪警备司令部龙华看守所。他托人带出一封信给家人,说他难免为革命牺牲,告诫家人不可接受任何不认识的人的任何资助,如果实在没办法生活,就回老家去,并特别嘱咐:千万别把缝纫机卖了,那是全家今后生活的依靠。 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的荒地上,时年35岁。 [1] 学说著作 语音 杨匏安被称为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1] 1919年,杨匏安在“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思想起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他从俄、德等国的世界革命风暴和“五四”运动中,深切体会到劳动人民力量的伟大;另方面,他从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受到启发,使他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思想境界,朝着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世界观大步迈进。从1919年5月下旬起,至同年12月底止,在广州“五四”爱国运动高潮期间,他奋笔疾书,为《广东中华新报》写了八九万字介绍新文化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广东中华新报》是当时广州一家规模较大的报纸。社长容伯挺,是李大钊、林伯渠的朋友,中国留日学生反袁世凯组织——神州学会的成员。在北方新文化运动和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这家报纸从1919年6月起,增设《通俗大学校》副刊,以介绍西方新思潮和科学知识为宗旨。杨匏安密切关注广东学生运动的发展,从5月21日起,写成《青年心理讲话》,在该刊连续登载一个多月,意在引导学生,在爱国运动中健康成长。6月至8月,他又在该刊发袭近3万字的《美学拾零》,介绍了柏拉图、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和哈特曼等十多位西方著名学者的美学思想,可说是我国最早系统地介绍西方美学思潮的文章。该文以近1/3的篇幅,介绍近代美学大家哈特曼的美学观点,填补了我国西方美学史研究中的空白。 从7月12日起至同年底止,杨匏安又以《世界学说》为总题。 杨匏安在《社会主义》一文中,赞扬马克思的《资本论》为“社会主义圣典”,同时公开指出,“现在之社会状态,实劳动者奋起革命,以求改造之时期也。”可见这时杨匏安已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造中国社会的革命实践直接联系起来思考了。 [3] 杨匏安在《世界学说》各文中,篇幅最长,也是最重要的—文是《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该文发表于1919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陆续登载了19天。与李大钊发表于《新青年》的名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下篇,差不多同时问世。这是华南地区最早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不失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名著之一。文章开头说: 自马克思氏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及实际上,皆顿失其光辉。所著《资本论》一书,劳动者奉为经典;而德国社会民主党,且去来查尔(编者按:即拉萨尔] 而归于马氏,在近世社会党中,其为最有势力者,无疑矣!马氏以唯物的史观为经,以革命思想为纬,加之在英、法观察经济状态之所得,遂构成一种以经济的内容为主之世界观,此其所以称科学的社会主义者也。由发表《共产党宣言》书之1848年,至刊行《资本论》第一卷之1867年,此二十年间,马克思主义之潮流达于最高,其学说亦于此时大成。 在这里,杨匏安衷达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关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他阐述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以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必须相、适应的诸原理。 关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杨匏安写道: 马克思谓阶级竞争之所由起,因土地共有制度既坏之后,经济的构造,皆建在阶级对立之上。所谓阶级,即经济上利害相反之阶级。其分别,则一方为有土地或资本等生产之手段者,一方则为无土地或资本等生产之手段者;一方肆其压服掠夺,而一方则受压服掠夺者也。 [3] 杨匏安还以1/3的篇幅介绍了马克思的“余工余值”说(编者按:即剩余价值说),揭露资本家掠夺工人剩余价值的种种方法及其罪恶;指出资本家的剥削越重,工人的反抗必愈烈“一旦群起而取得国家之权力,改—切生产工具为国有,脱去资本家之羁绊,恢复各人之经济自由,此为解决社会经济的矛盾之唯一方法,亦即近代社会经济制度所必有之结果,是固循社会演进的程序而自然发生者也。”杨匏安最后断言: 马氏之言验矣!今日欧美诸国已悟布尔塞维克之不能以武力扫除矣! 《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的发表,标志着杨匏安已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作为南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的宣传活动,不但为当时华南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而且为日后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作了思想准备。 [2-3] 作品文集 语音 文言小说《王呆子》 1918年春夏间,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了十多篇散文笔记和一篇文言小说《王呆子》。小说写的是一位绰号王呆子的少年,为其父姐复仇的故事。王呆子的父亲和姐姐,为恶霸郑某迫害致死,呆子却自愿到恶霸家为佣,服侍主人唯恐不周,邻里皆不齿其为人。恶霸也以呆子愚騃可欺,不加戒备。第二年清明节,呆子随主人入山扫墓,乘主人拜祖之际,骤举锄头将恶霸击晕于地,徐取怀中利刃,剜出仇人心肝,拜祭父姐,然后入山为盗。杨匏安在小说结尾写道: 论曰:豫让吞炭,渐离击筑,悲且壮矣!然兹二人,国士也,其为此,固宜。若王呆子者, 阘茸猥琐,未尝闻古人义,乃驱于天性,激于怨毒,忍死含垢,卒推刃仇家,其“愚”宁可及哉!郑氏多行不义,丧身竖子之手,其货财妾媵,后且皆不保。君子于此,窃有感焉! 《西洋史要》(翻译) 1919年6月至8月发表在《广东中华新报》的《通俗大学校》副刊上。 《世界学说》 1919年7月至年底发表在《广东中华新报》的《通俗大学校》副刊上。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种流派的哲学观点和社会学说;其中包括唯物论、唯心论、经验论、感觉论、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实证论、机械论、实用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集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讲坛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社会改良主义等等,虽然其中有些论述未必尽皆精当,但在当时的文化学术领域,却也大大开拓了人们助眼界,使读者可以从中进行比较鉴别。 《十一月既望治舟星架坡港》 故乡回首战云深, 漏刃投荒万里临。 馀日可消行坐卧, 感怀休问去来今。 江南有梦迷蛮瘴, 海外何人辨雅音? 自笑身闲心独苦, 当头皓月伴微吟。 《寄小梅》 去国六千里, 心随云水长。 逃生来绝域, 问禁入危邦。 归意能无动? 公忠不可忘。 相思凭梦寄, 月色满桄榔。 《死前一夕作示狱友》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 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 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 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 [3] 其它相关 《杨匏安文集;泛舟》。 《杨匏安文集:诗选自序》。 《狱中诗》。 [2] 社会评价 语音 要大力弘扬杨匏安烈士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为中华民族奋斗终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央党史研究会主任刘益涛评) 杨匏安烈士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杰出的优秀历史人物的典范代表。(珠海市哲学学会执行会长何石村评) 特别是在这个(1924-1927)国共合作这么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他能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行动。(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曹仲彬评) [2] 后世纪念 语音 杨匏安古迹 杨匏安古迹(3张) 由珠海市纪委与香洲区委、华发集团共同建设的珠海北山廉政文化公园,公园所在的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北山社区,是杨匏安的家乡。北山廉政文化公园是在原社区公园基础上,结合珠海社区公园升级改造,增添入党宣誓墙、杨匏安红色家庭介绍和家风故事雕塑、第一届中央监委成员介绍等红色文化元素,努力打造成休闲与教育高度融合,能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受到优秀廉政文化、红色文化熏陶,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的公众活动平台。 [4] 公园以杨匏安等革命先驱为主题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理论家、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学习杨匏安等人的革命精神,学习其清白廉洁做官,堂堂正正做人的高尚品质。 1986年11月,珠海市为纪念杨匏安诞辰90周年,隆重举行杨匏安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暨塑像落成典礼。杨匏安纪念铜像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海滨北路香炉湾畔,由著名雕塑家潘鹤设计。 [5] 杨匏安陈列馆香洲区南屏镇北山村杨氏大宗祠西侧。2011年,纪念建党90周年,珠海市在杨匏安出生地南屏北山村新建。杨匏安陈列馆青砖平房,土木结构,连壁数间,总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陈展面积170平方米,馆内设展览《马列火种播华南》,以诗一般的语言展示杨匏安不平凡的革命人生。 [6] 《忠诚与背叛》(原名:铸剑1927)是由张玉中执导,王晖、刘之冰、徐箭、张曦文等主演的历史类电影。该片主要讲述是一九二七年四月,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境, 王荷波和杨匏安以代表的名义向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终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故事。 [7] 杨匏安纪念学校位于在南屏镇北山村,2004年2月由北山小学更名。 [8]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 词条图片(1) 概述图册 概述图册(1) 珠海杨匏安陈列馆 珠海杨匏安陈列馆(7) 杨匏安古迹 杨匏安古迹(3) 参考资料 1. 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杨匏安-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18-07-31] 2. 杨匏安_ .世界杨氏联谊会[引用日期2018-07-31] 3. 杨匏安 . - 广州党史 -[引用日期2018-07-31] 4. 缅怀先烈丰功伟绩传承革命伟大精神——区财政系统党员干部赴北山社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_工作动态_ .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政府网站 [引用日期2018-07-31] 5. 杨匏安塑像| .珠海市地情网[引用日期2018-07-31] 6. 杨匏安纪念铜像和杨匏安陈列馆 .中国共产党珠海市委员会 [引用日期2018-07-31] 7. 王岐山:我一上任就看了电影《忠诚与背叛》 ._新闻_腾讯网 [引用日期2018-07-31] 8. 杨匏安纪念学校| .珠海市地情网 [引用日期2018-07-31]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1927年4月12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相关主题 ●  1927年,中国人民还是众志成城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 (转载) ●  【腾讯历史】“联俄容共”让孙中山晚年陷入精神分裂 ●  弄了半天,原来周恩来, 朱德, 胡志明, 赵世炎, 陈公培, 吴稚晖, 张申府都是旅居海外的反政府爱民主的老将民运人士(1920年)。 ●  郭飞雄病重 高智晟声援信遭中共封杀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你不知道的真相 (转载) ●  Re: 北伐军确实是热血沸腾 (转载) ●  傅国涌:陈布雷之死 ●  驳adgang所谓蒋介石不抗日主义是因为北伐军实力不足一说 (转载) ●  少年邓小平的法兰西岁月 ●  林辉:金陵大学副校长文怀恩被杀的背后 ●  林辉:蔡元培、陈独秀缘何走向反共之路? ●  郭飞雄:关于五月四日举行反日入常游行的申请 ●  林辉:蔡元培、陈独秀缘何走向反共之路? ●  开个题, 小同志们要学习历史啊, 西单墙和45天安门事件是如何处理的? ●  毛泽东的巨款到哪里去了?(转贴) ●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華民國國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 自中山先生过世后,民国二十九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孙中山先生尊称为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蒋介石 话题: 国民党 话题: 上海 话题: 共产党 话题: 1927 1 (共1页) i***z 发帖数: 7508 1 党史上的今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武器, 疯狂捕杀工 人和共产党员。到4月15日,上海工人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这 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从民族资产阶级右翼转 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在此前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相继发生反革命大 屠杀。奉系军阀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员。李大钊、陈延年、赵世炎、汪寿华、萧楚女、 熊雄等先后英勇牺牲。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反革命的“国民政府”,同保持国共合 作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
汉年功高深知内情而蒙冤至死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370601.html (一)王明《中共50年》中的记载            王明(陈绍禹)于 1974年在莫斯科出版《中共50年》,该书对潘汉年会见汪精卫的事有如下一段报道: 「在1940年10月的一个夜里,我在延安和毛泽东有如下一段谈话:     他(注:毛泽东)说: 『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建议成立英美法苏反对德意日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事态的发展证明这是错误的。 应当做的事不是去搞什么英美法苏联盟,而应搞德意日苏的联盟。 』     我(注:王明)问:『为什么?』         他回答说:『- - -这你可能说我是主张亲法西斯路线的,不是吗?这我不怕。 至于中国应当建立同日本人和汪精卫的统一战线,以反对蒋介石,而不应当建立你所建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你也错了。 』     他就这样似请求非请求地,终于在《新中华报》上发表了他这篇文章。-     至于对内政策,毛泽东事先不让党中央政治局知道,私自通过中共中央军委电台,   命令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以他的名义派出代表与日军代表和汪精卫谈判共同反蒋的问题, - - -蒋介石的情报机关当时利用毛泽东与日军代表和汪精卫相勾结的事实为武器进行反攻宣传。- - - (三) 会见之后,国民党的消息与反应      当潘汉年与汪精卫会面时,   国民党军统戴笠手下打入汪伪政权的鲍文沛与潘打了个照面。 鲍文沛事后立即呈报戴笠与蒋介石。 他们非常重视这个事情,密切观察中共的动向,同时在报纸登出这个消息,攻击中共勾结日本,破坏抗战。 但中共中央立即否认潘与汪会见之事! (四)会见之后,中共内部的消息及措施      当潘汉年与汪精卫会谈后,   中共潜伏在汪伪政权的地下工作人员也获得此消息,十分诧异。 于是立即呈报中共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刘长胜,刘则立即呈报时任华中局...

差4天活埋仲勋同志的朱理治儿子朱佳木

  差4天活埋仲勋同志的朱理治儿子朱佳木 朱理治 (1907年7月25日—1978年4月9日),原名 朱銘勛 , 江蘇省 南通縣 余西鎮 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治人物。曾任中共陝甘晉 省委書記 , 交通部 副部長, 計劃委員會 副主任, 河北省革命委員會 副主任等職。 生平 [ 編輯 ] 生於南通 余西鎮 中醫世家。小學就讀於通州師範第一附小。1922年考入江蘇省立第七中學。1926年,讀完高二後考入 清華大學 經濟系。1927年4月經同室同學 余冠英 介紹加入共產黨。 四一二事件 後,出任清華大學黨支部書記。1927年10月任北平西郊區委書記。1928年初任北平市臨時工委書記。 [1] 1928年在南通被捕。1930年4月釋放。1930年7月前往上海與江蘇省委取得聯繫。1931年7月調團中央工作,任團中央宣傳部秘書兼團中央訓練班教員、 中央文委 中國左翼社會科學家聯盟 黨團成員。 九一八事變 後,代表團中央出任上海市反日救國會領導工作。1932年2月與5月,兩次去廈門和福州巡視。1932年7月任共青團江蘇團省委組織部長。1934年3月調河北省委( 北方局 )工作,任省委組織部長、代理省委書記。 1935年3月 中共中央駐北方代表 孔原 通知朱理治去陝北工作。朱理治5月初動身,7月初到達陝北 永坪鎮 。不久,接到 北方局 來信,要他以北方局代表的名義工作。 上海中央局 的 聶鴻鈞 到陝北後,成立中央局和北方局代表團,朱理治任代表團書記。1935年9月中旬, 紅二十五軍 長徵到達陝北。1935年9月21日, 中共陝甘晉省委 在陝北永坪鎮成立,朱理治任省委書記。 西安事變 前後,任中共中央駐東北軍特派員。抗戰爆發後,先後任河南省委書記, 中原局 代理書記,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政委。在陝甘寧邊區遭受經濟封鎖時,1941年3月5日任弼時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名朱理治任 陝甘寧邊區銀行 行長並獲得通過,至1943年1月15日(西北局高幹會議結束的次日)被正式免職;實際到1942年9月就已經被免職,此後至1943年3月輔助 黃亞光 工作。1943年3月調 中央黨校 學習。 在國民黨大舉進攻東北解放區時,他任 東北局 駐北朝鮮全權代表。 遼瀋戰役 前夕,他任 東北軍區 後勤部副部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擔任過 中財委 物資局長, 中央交通部 副部長, 中央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