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軍政制置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中華民國 建國軍政制置府 1922年-1922年 國旗 國旗 首都 延平 福州 常用語言 漢語 政府 軍政府 總領 • 1922 徐樹錚 歷史 • 建立 1922年10月2日 • 解散 1922年11月2日 前身 繼承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 建國軍政制置府是1922年由徐樹錚在福建設立的政府。 沿革 1922年陳炯明發動六一六事變後,許崇智率粵軍退到福建,同依附直系的福建督軍李厚基衝突。1922年9月末,皖系徐樹錚率旅長尹同愈、團長齊闇農及孫象震等人自上海經浙江仙霞嶺抵達福建延平。徐樹錚說服駐延平的王永泉同許崇智合作攻打李厚基。他們策劃先占領福建,再助盧永祥占領江蘇,會同駐廣西的滇軍進攻武漢,到時奉軍將第二次入山海關,擊敗直系曹錕、吳佩孚,從而完成反直三角同盟(即皖系、奉系、孫中山)的目標。 [1] 10月2日,徐樹錚通電宣布「建國軍政制置府」成立,徐樹錚任總領,稱將根據《建國銓真》(徐樹錚著)處理全部軍政與民政事務,不到全中國統一併成立正統政府之時,不接受任何人的命令,「惟以至誠至敬,尊合肥段上將軍祺瑞、中山孫先生文,為領導國家根本人物,服從其謀義」,「何日見此二老共踐尊位,發號施令,樹錚即日束身歸罪,聽候質訊,即令頭血灑地,亦甘矣」。 [1] 1922年10月12日,許崇智、王永泉擊敗李厚基。10月17日,徐樹錚入福建福州。18日,徐樹錚以「建國軍政制置府」的名義,任命王永泉為福建總撫,統管福建省軍政與民政事宜。後來孫中山建議實行軍民分治,乃任命王永泉為福建總司令,林森為福建省省長。但不久,因王永泉不滿徐樹錚,徐樹錚遂於11月2日離開福建赴上海,建國軍政制置府也隨之宣告結束。 [1] 參考文獻 徐矛,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顯示]閱論編 中華民國國家政權 分類:1922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1922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北洋政府
汉年功高深知内情而蒙冤至死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370601.html (一)王明《中共50年》中的记载 王明(陈绍禹)于 1974年在莫斯科出版《中共50年》,该书对潘汉年会见汪精卫的事有如下一段报道: 「在1940年10月的一个夜里,我在延安和毛泽东有如下一段谈话: 他(注:毛泽东)说: 『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建议成立英美法苏反对德意日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事态的发展证明这是错误的。 应当做的事不是去搞什么英美法苏联盟,而应搞德意日苏的联盟。 』 我(注:王明)问:『为什么?』 他回答说:『- - -这你可能说我是主张亲法西斯路线的,不是吗?这我不怕。 至于中国应当建立同日本人和汪精卫的统一战线,以反对蒋介石,而不应当建立你所建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你也错了。 』 他就这样似请求非请求地,终于在《新中华报》上发表了他这篇文章。- 至于对内政策,毛泽东事先不让党中央政治局知道,私自通过中共中央军委电台, 命令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以他的名义派出代表与日军代表和汪精卫谈判共同反蒋的问题, - - -蒋介石的情报机关当时利用毛泽东与日军代表和汪精卫相勾结的事实为武器进行反攻宣传。- - - (三) 会见之后,国民党的消息与反应 当潘汉年与汪精卫会面时, 国民党军统戴笠手下打入汪伪政权的鲍文沛与潘打了个照面。 鲍文沛事后立即呈报戴笠与蒋介石。 他们非常重视这个事情,密切观察中共的动向,同时在报纸登出这个消息,攻击中共勾结日本,破坏抗战。 但中共中央立即否认潘与汪会见之事! (四)会见之后,中共内部的消息及措施 当潘汉年与汪精卫会谈后, 中共潜伏在汪伪政权的地下工作人员也获得此消息,十分诧异。 于是立即呈报中共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刘长胜,刘则立即呈报时任华中局...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