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胡谦(1882~1927) 江西省兴国县李烈钧赣军旅长1924年11月任黄埔军校第一任教育长。

 

胡谦

 

(黄埔军校首任教育长)

 语音 编辑 上传视频
胡谦,国民党高级将领,江西兴国人。 历任广东大元帅府军政部次长、军务局长,军需总监等职,后任黄埔军校教育长(首任),1927年被张发奎部李汉魂捕杀,追赠上将军衔。
中文名
胡谦
别    名
名寅文,字戆忱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882年
逝世日期
1927年
毕业院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 [1] 
职    业
黄埔军校教育长
主要成就
大元帅府军政部次长、建国军北伐第三军军长
出生地
江西兴国
信    仰
三民主义 [1] 

人物简介

编辑 语音
胡谦(1882~1927) 原名寅文,字斡丞,后改字戆忱,江西省兴国县北门外瑶岗脑村人。
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任教育长。江西陆军武备学堂,1904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日本东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辎重科毕业。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底回江西,任江西陆军第二十七混成协第五十四标二营管带。1911年9月参加光复袁州、萍乡,任袁(州)临(川)瑞(金)都督府都督。江西统一后,改任萍乡分府都督,后为江西都督府高级参谋。
1913年参加湖口起义,任赣南兵站分监,李烈钧赣军旅长,江西讨袁军总参谋长。二次革命失败后,往上海寓居,后赴日本。1917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任广东军政府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后兼广东护国军讲武学堂教育长。1920年随李烈钧赴贵州。任镇远行营高级幕僚处处长。同年返粤,任陈炯明粤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1921年任驻粤滇赣军前敌总指挥。1922年5月任援赣别动军总指挥,率部讨伐陈炯明部。次年春,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军政部高级参谋、代理军政部次长,国民党中央军需总监、同年任大本营增城命令传达所所长,率部于增城击败陈炯明叛军。1923年底任广州大本营军政部军务局局长,代理陆军部次长。
1924年,胡谦担任大元帅府军政部次长、建国军北伐第三军军长,任北伐讨贼军第三军军长,兼大本营财政委员会委员,经理军需事宜。同年10月任中央军需总监。1924年11月任黄埔军校第一任教育长。1925年初第一次东征时留守广州。同年秋参加第二次东征,“同年(1924年)11月,因教育训练繁复,增设教育长一人,以第八军军长胡谦任之,秉承校长之命,掌理校务”。在平定杨刘叛乱中,“先生亟督率黄埔学生千余人,进攻猎德,歼灭赵成梁部”,“至第二次东征,蒋总指挥任先生为总指挥部参谋长,先生建议必先破惠州敌军之老巢,以除师行之障碍。洎惠州克复,蒋总司令嘉奖先生功,任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八师师长,留守惠州兼警备司令,后方巩固。大军北伐直进,无后顾之忧,先生大有力焉”。任东征军总指挥部参谋长。1926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八师师长。北伐开始后驻惠州,任惠州警备司令。1927年9月因与张发奎、第四军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魂发生冲突,胡谦兵败,被李处决于惠州。后被迫赠为陆军上将。曾出版发行《胡谦将军传略》等。其事迹载入台湾出版的《黄埔军校先烈传略》 [1]  。

人物生平

编辑 语音
胡谦(公元1882——1927年),原名寅文,字斡丞,后改字戆忱,兴国县北门外瑶岗脑村人。孙中山的的忠实追随者,国民党高级将领。
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
胡谦出生在清末封建统治即将崩溃的黑暗时期。他自幼天资聪慧,磊落有大志,常以廓清寰宇、复兴中华为己任,勤奋读书。公元1902RH ,江西护理巡抚相逢时奉督练处令开办江西武备学堂,饬各县考选学生送省入学。胡谦从兴国应选赴试,名列前茅。入学后,他学习勤奋,为总办汪瑞凯、监督陈伯文、教官吴介璋等称许。未几,北京练兵处考选学生东渡日本深造,江西应选派四人,胡谦又以成绩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当选,和第一名的李烈钧一起,由江西巡抚夏时资送京应试,并于1904年东渡日本。到日本后,他先从私人学日语,继入武学校学学中等基本学科,如算术、代数、几何、日文等。振武学校毕业后,他被分派到联队入伍一年,其间当二等兵三个月,当一等兵三个月,当上等兵三个月。自此,始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一年半。
在日本学习期间,他一方面不知疲倦地吸收军事、文化及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勤学苦练带兵本领。另一方面,积极向孙中山等先进分子靠拢,参加革命活动,加入同盟会。1908年学成回国,分发在江西袁州(今宜春市)任驻赣陆军第二十七协五十四标二营管带。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胡谦训练有素,带兵有方,对士兵严格要求,威望很高。1911年10月10日,同盟会领导武昌起义获得成功,胡谦继九江、南昌独立后,也在袁州、临川、瑞州都督分府于萍乡,胡谦被推举为都督。随即,他将地方武装巡防队扩编,兵力由原来的一个营扩为四个营。军需处长胡渊是胡谦的胞兄,日本警监学堂毕业。与此同时,地方上又推举钟震川为袁州民政长。此时,三人之间关系正常,未发生任何芥蒂。
1911年11月,袁州都督府奉令撤销,胡谦任都督,所有都督府一切收支帐目一并移交江西都督府接收。袁州民政长钟震川在清查袁州都督府收支帐目时,发现身为军需处长的胡渊竟然贪污浮报,数额颇大。钟震川深感事关重大,便召开群众大会,将胡渊交付公审。时群情激愤,要示处决胡渊,钟震川迫于群众压力,只得交付执行。此事在胡谦和钟震川之间埋下了祸根。
1912年四、五月间,李烈钧任江西都督,并启用钟震川为内政司长,胡谦这都督府高等军事顾问。一日,钟震川出席都督府政务会议,胡谦也以高级军事顾问的身份列席。冤家相见,胡谦想起胞兄胡渊即是因为钟震川才命丧泉,于是一怒之下,拔枪将钟击毙。事发之后,同盟会的会员立即在江西召开支部大会,要求李烈钧惩办胡谦。李烈钧因与胡谦有同学之谊,并深爱其才,不欲加杀。但不杀胡谦又不足以服众,只得挥泪割爱,下令枪决胡谦,并交都督府参军长蔡锐霆在南昌城内东湖边执行。聪明的蔡锐霆暗窥李烈钧的左右为难的矛盾心情,在执行时,只朝胡谦胡扰打了几枪,说草草了结。其实仅一枪击中了胡谦的左肋,胡谦之妻暗中将胡谦纳入大缸中,运往上海医治。经过数月精心治疗,胡谦出院,捡回了一条性命。
1913年7月12日,二次革命开始后,李烈钧以为湖口是江西之门户,需要有掌兵大员坐镇其间,故特授胡谦以督办统税之名,实则密令其练兵,以固其咽喉要地。第二年,胡谦又被调回省任讨袁军总参谋长。讨袁失败后,他和李烈钧、黄兴等再次东渡日本,待机而行。
1915年,胡谦等秘密回国。此时的中国军阀混战,封建割据,兵事迭起。胡谦在此其间,跟随着孙中山先生,辗转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或运筹,或督战,或办学,为国民革命政府立下了屡屡战功。1917年7月,护法战争开始,孙中山率领滇军和部分桂军等,抗击北洋军阀。但联军出师不利,败走湖南,当时,是胡谦经过认真分析形势后加以制止,献计截敌人,击败北洋军参谋长张怀芝的部队,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面,终于反败为胜。胡谦的机智勇敢和卓民的军事才能,深得孙中山先生的赞赏。1918年西南军政成立后,任命胡谦为参谋部第一局局长,主持作战计划。
1919年,胡谦调任广东护国军讲武堂教育长。在这期间,他对学生严格要求,悉心调教。他经常告诫学生训练时要多吃苦,为的是战场上少牺牲。在生活上,他对学生则体贴入微,就连学生们在长途行军脚底起了泡,也亲自过问,并亲自端来热水给他们洗脚。在当时等级制度森严的军队里,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他深得学员们的爱戴。他为国民革命培养了许多英勇善战的栋梁之才,如蔡廷楷、刘绍汉、沈载英等一代名将多出其门下。
1921年,总统府参谋长李烈钧奉总统孙中山先生命令,率滇、赣联军北伐,胡谦也以北伐援赣别动军总指挥的身份参加了。在这次北伐战争中,再一次显示了胡谦的军事才能。初,联军驻扎在桂林,拟从湘入赣。后因叛军陈炯明部占领湖南,联军辗转不得行。是胡谦献计回师广东,再由广东入江西,并亲自对起草计划书,经过周密部署,率部由侧面入赣,收复多县。
1923年,胡谦任大元帅府高级参谋,随军政部长程潜出师西江,兼任程部之参谋,西江平定后,又任大元帅命令所所长兼增城防守司令。这时,陈炯明入侵东江,率领逆军近万人,由桂系名将林虎指挥,来势凶猛。而胡谦所率各部疲惫之师只不过千人,仍与叛军周旋达数月之久。最后终因驻守石龙之正面各军退却,胡谦陷入孤军作战的困境。面对敌人的围困,胡谦又出奇制胜,挽回危局。为了节约子弹,他规定非敌人达到三百米以内,不得开枪射击,同时设法寻找子弹代用品,初,他下令让城内居民按户按人征集石头送上城墙,用石头掷击敌人。石头用尺了,乃改用开水烫浇敌人。最妙的一着是用陈久的大粪,抬上城头,煮滚以后喷射敌人,使敌兵身上所沾之处,剧痛发烂,致使士气一落千丈。这样便大地挫败了敌人的强攻。
由于大军云集增城,士兵良莠不齐,加上城中烟馆赌摊,星罗棋布,一时出现士兵强买勒索行为。各商业店因不堪其扰,纷纷闭门罢市。胡谦意识到如此下去,不但影响军需、民用的供应问题,而且还会危及军民关系。这了军民相安,稳定秩序,巩固城防,胡谦亲临商会,召集各业商人,晓以利害,劝导开市,并下令以纪律较好的谭鸿支队出面维护市场秩序,兼负城内治安之责,授予谭为增城宪兵司令之职,令其日夜上街巡查,并于当街处决了几个强买勒索、聚赌滋事之徒,终使城中秩序安定,商店开市,军心日见稳定。
胡谦就是凭着这样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对国民革命的无限忠诚,带领官兵,固守孤城12个昼夜,直到1923年一月下旬援军的到来,里外夹攻,大败敌军。增城一战,牵制了敌军,使其不得直下广州,同时又使正面各军得以保全,为北伐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大元帅孙中山高度赞扬他说:“吾国数千军人之美德,复见于兹。”并论功行赏,任他为军政部次长,建国军北伐第三军军长。1924年10月,当时黄埔军校校长蒋 介石又委任他为黄埔军校首任教育长。
1925年,北伐军开始第一次东征,蒋介石任总指挥,先后收复东江、潮州、梅州等地,后因北伐军中滇桂杨、刘二军入广东以来,明抢暗夺,平日只顾收税索饷,无心东征,骄横不可一世,路人为之侧目,蒋介石恐慌其策反,又回师靖敌。胡谦则率黄埔学生千余人进攻猎德,一举歼灭赵成梁部,使得蒋得以一心指挥大军长趋广州,肃清杨、刘。第二次东征时,蒋介石任命胡谦为北伐总指挥部总参谋长。胡谦纵观当时形势,认为惠州是东江的重要门户,北伐的一大障碍,只有先破得惠州敌军,扫清前进道路,才有可能进入东江,清除陈炯明部。蒋 介石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由于杨坤如死守,惠州久攻不克,官兵伤亡过重,蒋介石气馁,并萌退兵之意。而胡谦则力主东征军继续猛攻,并调谭曙卿接任团长挥二团,终于攻下了惠州。
惠州大捷后,蒋 介石任命胡谦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师师长,留守惠州,兼惠州警备区司令。
惠州地处沿海,素多匪患,加之被击散的敌军残部四处出没,危害治安,为了巩固后方,使大军北伐无后顾之忧,胡谦驻惠州二年,搜索进剿,不遗余力,不仅把惠州城治理得城泰民安,而且从黄埔军校毕业生中,遴选出赣籍学生五十名,调到十八师,把十八师建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
1927年8月,第四军军长张发奎率部移驻广州,与当时广东省主席李济深联系起来,图谋反蒋 ,他们共同密谋,准备从蒋的主力胡谦开刀。于是李济深下令胡谦的部队主力开往赣州,另由张发奎二十五师李汉魂进驻惠州。
李汉魂就是早年被胡谦击毙的钟震川的外甥。李汉魂为了公报私仇,表面上是尊称胡谦为革命老前辈,实际上却暗中策划谋害胡谦的勾当。一天,胡谦在往惠州公园召开军民联欢大会,欢迎李汉魂。不料,李汉魂却在答谢词中说要清算胡谦。胡谦此时方知中计,赶忙返回警备司令部。李汉魂率队尾追,并趁乱将胡谦乱枪射死。随后又以“胡谦畏罪潜逃,拒捕被杀”草草了事。一代英雄就这样倒在了乱枪之下,终年48岁。
胡谦一生追求孙中山先生,护卫国民革命政府,遵守三民主义,为国民政府立下了汗马功劳,卒以身殉职。他的一生虽然不算长,但在国民革命史上,却留下了许多以少胜多,以智克敌人,以奇制胜的佳话。
蒋介石为奖励他的丰功,令南京政府追恤他为陆军上将。
参考资料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1927年4月12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相关主题 ●  1927年,中国人民还是众志成城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 (转载) ●  【腾讯历史】“联俄容共”让孙中山晚年陷入精神分裂 ●  弄了半天,原来周恩来, 朱德, 胡志明, 赵世炎, 陈公培, 吴稚晖, 张申府都是旅居海外的反政府爱民主的老将民运人士(1920年)。 ●  郭飞雄病重 高智晟声援信遭中共封杀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你不知道的真相 (转载) ●  Re: 北伐军确实是热血沸腾 (转载) ●  傅国涌:陈布雷之死 ●  驳adgang所谓蒋介石不抗日主义是因为北伐军实力不足一说 (转载) ●  少年邓小平的法兰西岁月 ●  林辉:金陵大学副校长文怀恩被杀的背后 ●  林辉:蔡元培、陈独秀缘何走向反共之路? ●  郭飞雄:关于五月四日举行反日入常游行的申请 ●  林辉:蔡元培、陈独秀缘何走向反共之路? ●  开个题, 小同志们要学习历史啊, 西单墙和45天安门事件是如何处理的? ●  毛泽东的巨款到哪里去了?(转贴) ●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華民國國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 自中山先生过世后,民国二十九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孙中山先生尊称为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蒋介石 话题: 国民党 话题: 上海 话题: 共产党 话题: 1927 1 (共1页) i***z 发帖数: 7508 1 党史上的今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武器, 疯狂捕杀工 人和共产党员。到4月15日,上海工人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这 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从民族资产阶级右翼转 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在此前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相继发生反革命大 屠杀。奉系军阀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员。李大钊、陈延年、赵世炎、汪寿华、萧楚女、 熊雄等先后英勇牺牲。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反革命的“国民政府”,同保持国共合 作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
汉年功高深知内情而蒙冤至死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370601.html (一)王明《中共50年》中的记载            王明(陈绍禹)于 1974年在莫斯科出版《中共50年》,该书对潘汉年会见汪精卫的事有如下一段报道: 「在1940年10月的一个夜里,我在延安和毛泽东有如下一段谈话:     他(注:毛泽东)说: 『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建议成立英美法苏反对德意日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事态的发展证明这是错误的。 应当做的事不是去搞什么英美法苏联盟,而应搞德意日苏的联盟。 』     我(注:王明)问:『为什么?』         他回答说:『- - -这你可能说我是主张亲法西斯路线的,不是吗?这我不怕。 至于中国应当建立同日本人和汪精卫的统一战线,以反对蒋介石,而不应当建立你所建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你也错了。 』     他就这样似请求非请求地,终于在《新中华报》上发表了他这篇文章。-     至于对内政策,毛泽东事先不让党中央政治局知道,私自通过中共中央军委电台,   命令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以他的名义派出代表与日军代表和汪精卫谈判共同反蒋的问题, - - -蒋介石的情报机关当时利用毛泽东与日军代表和汪精卫相勾结的事实为武器进行反攻宣传。- - - (三) 会见之后,国民党的消息与反应      当潘汉年与汪精卫会面时,   国民党军统戴笠手下打入汪伪政权的鲍文沛与潘打了个照面。 鲍文沛事后立即呈报戴笠与蒋介石。 他们非常重视这个事情,密切观察中共的动向,同时在报纸登出这个消息,攻击中共勾结日本,破坏抗战。 但中共中央立即否认潘与汪会见之事! (四)会见之后,中共内部的消息及措施      当潘汉年与汪精卫会谈后,   中共潜伏在汪伪政权的地下工作人员也获得此消息,十分诧异。 于是立即呈报中共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刘长胜,刘则立即呈报时任华中局...

差4天活埋仲勋同志的朱理治儿子朱佳木

  差4天活埋仲勋同志的朱理治儿子朱佳木 朱理治 (1907年7月25日—1978年4月9日),原名 朱銘勛 , 江蘇省 南通縣 余西鎮 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治人物。曾任中共陝甘晉 省委書記 , 交通部 副部長, 計劃委員會 副主任, 河北省革命委員會 副主任等職。 生平 [ 編輯 ] 生於南通 余西鎮 中醫世家。小學就讀於通州師範第一附小。1922年考入江蘇省立第七中學。1926年,讀完高二後考入 清華大學 經濟系。1927年4月經同室同學 余冠英 介紹加入共產黨。 四一二事件 後,出任清華大學黨支部書記。1927年10月任北平西郊區委書記。1928年初任北平市臨時工委書記。 [1] 1928年在南通被捕。1930年4月釋放。1930年7月前往上海與江蘇省委取得聯繫。1931年7月調團中央工作,任團中央宣傳部秘書兼團中央訓練班教員、 中央文委 中國左翼社會科學家聯盟 黨團成員。 九一八事變 後,代表團中央出任上海市反日救國會領導工作。1932年2月與5月,兩次去廈門和福州巡視。1932年7月任共青團江蘇團省委組織部長。1934年3月調河北省委( 北方局 )工作,任省委組織部長、代理省委書記。 1935年3月 中共中央駐北方代表 孔原 通知朱理治去陝北工作。朱理治5月初動身,7月初到達陝北 永坪鎮 。不久,接到 北方局 來信,要他以北方局代表的名義工作。 上海中央局 的 聶鴻鈞 到陝北後,成立中央局和北方局代表團,朱理治任代表團書記。1935年9月中旬, 紅二十五軍 長徵到達陝北。1935年9月21日, 中共陝甘晉省委 在陝北永坪鎮成立,朱理治任省委書記。 西安事變 前後,任中共中央駐東北軍特派員。抗戰爆發後,先後任河南省委書記, 中原局 代理書記,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政委。在陝甘寧邊區遭受經濟封鎖時,1941年3月5日任弼時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名朱理治任 陝甘寧邊區銀行 行長並獲得通過,至1943年1月15日(西北局高幹會議結束的次日)被正式免職;實際到1942年9月就已經被免職,此後至1943年3月輔助 黃亞光 工作。1943年3月調 中央黨校 學習。 在國民黨大舉進攻東北解放區時,他任 東北局 駐北朝鮮全權代表。 遼瀋戰役 前夕,他任 東北軍區 後勤部副部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擔任過 中財委 物資局長, 中央交通部 副部長, 中央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