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掌槍桿子、毛握筆桿子共事於廣州
本文選摘自 葉永烈 著《毛澤東與蔣介石》
毛澤東已是三下廣州了:頭一回是去開中共「三大」,第二回是出席國民黨「一全」大會,這一回則是急急匆匆逃亡廣州。他到達廣州時,已經是1925年10月初。
廣州街頭的孫中山像,披上了黑紗,畫像兩側,則掛著對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像一口洪鐘墜地,1925年3月12日9時25分,身患肝癌的孫中山病逝於北京,發出震驚華夏的巨響。臨終之前,孫中山自知不起,在病榻上口授遺囑,由汪精衛筆錄,孫中山簽名——這便是著名的《總理遺囑》。
孫中山逝世之後,汪精衛儼然成了孫中山的繼承人。1925年7月,汪精衛出任國民政府主席兼軍委主席。此外,胡漢民任外交部部長,廖仲愷任財政部部長,許崇智任軍事部部長。這樣,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許崇智成為國民黨的「四巨頭」。此時,蔣介石尚未顯山露水,只是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兼黃埔軍校校長以及廣州市衛戍司令。
一個月後,一聲槍響,打破了剛剛形成的國民黨「四巨頭」格局。
那是1925年8月20日上午9時50分,一輛小轎車駛抵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一位中等身材、微微駝背的年近花甲的瘦削男子,在一位年歲相仿的婦女陪同下剛剛下車,槍聲驟響,那男子飲彈而倒,鮮血噴涌。急送醫院,才一個多小時,他永遠閉上了眼睛。
此人便是「四巨頭」之一的廖仲愷,那婦女是他的夫人何香凝。
廖仲愷乃孫中山的倚柱,國民黨內左派領袖,用當時中共廣州臨時委員會委員羅亦農的話來說:「廖仲愷是中國國民革命運動中的健將,中山先生死後,中國國民黨中,真能繼續中山先生的遺志,實際上領導革命群眾實行革命的首領。」[1]
刺客的子彈,使「四巨頭」變成了「三巨頭」。
一名受傷的刺客當場被捕,據傳與胡漢民有瓜葛。
當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國民政府委員會及軍事委員會舉行黨、政、軍緊急聯席會議,決定成立「處理廖案特別委員會」,以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三人為委員,付以政治、軍事、警察全權。胡漢民受廖案牽連,被排斥在外。於是,形成了汪、許、蔣「三巨頭」局面,蔣介石頭一回進入國民黨領導核心之中。
經審查,刺廖乃由朱卓人、胡毅生、魏邦平、林直勉等主謀,其中有的是胡漢民舊部下,也有的僚屬許崇智。
於是,8月25日,蔣介石下令,拘捕胡漢民。
於是,9月19日深夜,蔣介石派兵包圍許崇智司令部,迫使許崇智去滬「養病」。許崇智身為軍事部部長兼粵軍總司令、廣東省政府主席,原本手下兵強馬壯,稱雄廣東。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那一聲槍響,死了廖仲愷,抓了胡漢民,走了許崇智,一下子使原先的「四巨頭」少了三個。「漁翁」蔣介石崛起,取而代之,把許崇智的部隊歸於自己手下,成為國民黨內手握重兵的最有實力的人物——蔣介石在這次政治大格鬥中,頭一回顯示了他具備商人的精明和軍人的鐵腕。
正是在此情形下,毛澤東來到廣州。毛澤東兩手空空,沒有一兵一卒,手中只有一支筆。跟蔣介石相比,毛澤東一介書生,無權無勢。
雖說毛澤東失去了他在中共中央的職務,不過,他畢竟還是國民黨的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於是,他來到那剛剛響過槍聲的地方——國民黨中央黨部——在那裡住了下來。
毛澤東擅長寫作,自然最宜於做宣傳工作。倒也湊巧,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一職正空缺,便安排毛澤東出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可算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國民黨一屆一中全會,原本推定廖仲愷、戴季陶、譚平山三人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戴季陶兼任中央宣傳部部長。
戴季陶其人,亦乃一筆桿子,曾任孫中山的機要秘書。孫中山病重期間,戴季陶侍立於病榻左右。據其自雲,孫中山在病中反思一生道路,對戴季陶不時談及自己的所聞所見。於是,戴季陶也就得到孫中山學說的「真傳」,遂易名「戴傳賢」。孫中山故後,戴季陶閉門兩月,奮筆疾書,寫出《孫文主義之哲學的基礎》和《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兩書,儼然成了孫中山學說「正宗」的繼承者、捍衛者、發展者。然而,兩書一出,輿論譁然,有人諷之為:「孔子傳之於孫中山,孫中山再傳之於戴季陶。」寥寥一語,弄得戴季陶哭笑不得!
戴季陶一度是左翼人士,曾參與中共的創立。中國共產黨綱領,最初便出自他的筆下。不過,他沒有加入中共,因為他聲稱,孫中山先生在世一日,他便不能加入別黨。此後,他由左翼倒向右翼。在國民黨「一全」大會上,他曾反對過聯俄聯共。
1925年11月23日,坐落在北京遠郊的西山碧雲寺,忽地出現一群衣冠楚楚的客人。明朝馬汝驥曾詩云:「西山台殿數百十,侈麗無過碧雲寺。」碧雲寺乃西山明珠,平日遊人常來,自1925年3月之後,遊人倍增——因為孫中山在北京去世後,靈柩暫停於此(1929年後移葬南京中山陵)。
於是,這群衣冠楚楚的人物,也選擇此處開會,表示對孫中山的「忠誠」。
來人之中,有國民黨中央執委及候補執委林森、居正、鄒魯、覃振、葉楚傖、石青陽、石瑛、邵元沖、茅祖權、傅汝霖,還有已經退出中共的沈定一,以及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謝持、張繼。這是國民黨右翼人士的大集會,他們自稱這是「國民黨一屆一中全會」。他們與在廣州的國民黨中央黨部相抗衡,另行成立了一個國民黨中央黨部。由於會議在西山召開,史稱「西山會議」;這批頭頭腦腦,也就成了「西山會議派」。
戴季陶理所當然支持西山會議,欣然北上,欲與鄒魯、林森等共赴西山。事出意外,一位國民黨右翼元老馮自由(原名馮懋龍)卻聽了誤傳,說戴季陶乃中共黨員,於是派人對他拳打腳踢,弄得戴季陶好不難堪!這位孫中山「嫡傳」弟子頗為掃興,狼狽離京赴滬——不過,他列名於西山會議的通電之中,依然是西山會議派的一分子。
戴季陶正陷於風波之中,何況他已站到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的對立面了,當然他那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一職成了虛設,毛澤東也就代理了中央宣傳部部長之職。
一時間,蔣介石掌握槍桿子,毛澤東則掌握筆桿子,共事於廣州……
[1] 羅亦農:《廖仲愷遇刺前後的廣州政局》,《嚮導》第130期,1925年9月18日出版。

相關文章
蔣介石並不是接班人,他又如何登上權力巔峰
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前,他的主要助手有負責政治的胡漢民,負責黨務的汪精衛,負責財政的廖仲愷,負責軍事的許崇智。無論資歷聲望,蔣介石都比不上前三位,基本不具備擔任領袖的實力。孫中山1925年3月在北京去世。1925年7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
毛主席早年在國民黨內為何比蔣介石的地位還高?
毛澤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曾進入國民黨的核心領導層,擔任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兼國民黨中宣部代理宣傳部長這樣的要職。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1923年,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推動下,決意改組國民黨。
揭秘汪精衛與蔣介石的恩怨情仇,真是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肝癌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後,國民黨一時群龍無首。6月26日,由汪精衛持召開了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撤銷孫中山生前的大元帥府行政機構,將國民黨的最高行政機關改稱國民政府,今後國民黨採用集體領導的委員會制。
汪蔣合作及分離始末
文 / 張學繼眾所周知,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上,蔣介石是與汪精衛爭奪最高領袖的主要對手。但在早期,他們兩人之間卻還有一段密切合作的歷史。孫中山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逝世,遺囑中並未指定繼承人。因此,孫中山去世後,立即在國民黨內引起了一場爭奪。
蔣介石是如何「杯酒釋兵權」的?
他曾擔任過孫中山大元帥府的陸軍總長、建國粵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部長等要職,一直是蔣介石的上級。以他的部下涉廖案為名,將許崇智排擠出廣東,從此,他淡出國民黨權力中心。
蔣介石借「廖案」進入國民黨權力核心
[摘要]胡漢民在「廖案」中有推脫不掉的嫌疑。廣州國民政府1925年7月成立後,國民黨內各方面的矛盾仍在加劇,其中,黨內「左右派」之爭尤烈,右派對廖仲愷的仇恨不斷加深。
蔣介石並非國父接班人,是誰幫助他登上權力巔峰?
很多人以為蔣介石是孫中山選定的接班人。當年寸步不離孫中山病榻的床前侍衛李榮否認了這一觀點。他回憶:臨終前孫中山呼喚了宋慶齡,呼喚了汪精衛,卻沒有呼喚蔣介石,他並未指定誰是接班人。既然蔣介石不是孫中山欽定的接班人,那他又是如何登上權力最高峰的呢?
是誰將蔣介石推上國民黨權力的巔峰?他為何又很快後悔了?
鮑羅廷重看蔣介石,與他輕看中國共產黨同時發生,而且互為因果。他看好蔣介石,正因為不看好中國共產黨能搞成什麼事兒。他曾經十分輕蔑地說,中國共產黨「總共只有40人」,「研究翻譯成中文的共產國際提綱是他們的全部活動,它就會待在自己的小天地一一租界裡,事後從那裡發指示」。
國共之間的那些事:毛澤東在國民黨任職的日子
前瞻網摘要: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和許多共產黨員一樣,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並以積極的工作態度,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他在國民黨中央機關工作了三年,擔任過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組織部秘書、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等職。
西山會議派:曇花一現的右派元老集團,國民黨高層權力鬥爭下的犧牲品 | 國曆獨家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宋慶齡(右)、孫中山長子孫科 (左)、孫科兒子(中)靈堂前。 靈堂兩側掛著輓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蔣介石憑什麼成為國民黨老大,只因他在關鍵時刻做了幾件關鍵事情
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一時群龍無首,也因此群雄並起,各展風騷。那時候,蔣介石其實是個非常次要的角色,國民黨的大佬是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這些人,他最多算一個軍方人物。而且即便在軍方,他也一樣是個次要人物,軍界的一號人物是軍事部長許崇智。
國父孫中山去世後,為啥蔣介石能夠成為國民黨一把手?
老蔣優點很多,不抽菸不喝酒,為人精明,政治手腕強,但是缺點也很多,胸懷不夠大氣。那麼,國父孫中山去世後,為什麼老蔣能夠迅速上位?成為影響中國20多年的亂世梟雄。
孫中山逝世出現權力真空,胡漢民地位受到挑戰,建議改組大元帥府
中國國民黨自1919年由中華革命黨改組成立以來,其組織與黨員成分就相當複雜,尤孫中山北上前讓胡漢民出任代理大元帥之職,但胡在黨內的影響力遠不及孫中山,孫在世時,他可以理所當然的以助手身份暫時控制局面,孫中山一旦逝世,胡漢民在黨內的地位馬上受到挑戰。
他曾最可能成為孫中山的接班人,最後卻倒在了棋桌上!
他曾經在外界看來是最有可能接替孫中山的接班人,民國初立時就有「第二總統」之稱,並曾三次代行孫中山職權,。然而孫中山逝世後,胡漢民卻走上了政治下坡路,最終倒在了棋桌上。他就是民國元老胡漢民。5月9日是他的忌日,他去世已有80年了!
黃埔軍校初創前 廖仲愷位高權重 蔣介石地位遠不如毛潤之
《黃埔軍校》之一:軍校核心人物廖仲愷國民黨「一全」大會國共合作,從一開始就是充滿矛盾的,共產黨內有不同看法,國民黨內也有不同看法。不過國共兩黨的主要領導人還是看好彼此的合作。1924年1月20日,國民黨「一全」大會在廣州市廣東高等師範學校開幕。
一起「廖案」令他脫穎而出,有「提攜之恩」的汪精衛為何黯然下台?
1910年末,蔣介石從東京振武學校畢業,隨後以士官候補生身份進入日本陸軍第十三師團。而此時「從容做楚囚」的汪精衛早就因行刺攝政王載灃名滿大江南北。辛亥革命爆發後,在陳其美召喚下,蔣介石回國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在帶頭大哥的引薦下逐漸進入孫中山的視野。
孫中山並沒有指定蔣介石為接班人,蔣介石靠誰上位的?
世人多以為孫中山臨終時選定了蔣介石為接班人,蔣介石也常以「總理惟一的接班人」自詡,說是孫中山臨終時口中直呼「介石」。這種說法是來自蔣介石自己修訂的《蔣公介石年譜初稿》。歷史的真相卻不是這樣的。據孫中山侍衛李榮回憶孫中山生命最後一刻:「至晚8時30分鐘止,絕終語不及私。
國民黨奪權大戰:蔣介石如何僅用370天,力排大佬,巔峰上位?
孫中山逝世,國民黨鷸蚌相爭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沉浸於悲痛之中的國民黨人必須面對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誰是總理的接班人?接班人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孫中山生前沒有指定接班人,孫中山的遺言是「救中國」,可並沒有指定要誰去救。沒有指定接班人的後果立馬顯示出來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