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將蔣介石推上國民黨權力的巔峰?他為何又很快後悔了?

鮑羅廷重看蔣介石,與他輕看中國共產黨同時發生,而且互為因果。
他看好蔣介石,正因為不看好中國共產黨能搞成什麼事兒。他曾經十分輕蔑地說,中國共產黨「總共只有40人」,「研究翻譯成中文的共產國際提綱是他們的全部活動,它就會待在自己的小天地一一租界裡,事後從那裡發指示」。
鮑羅廷尤其藐視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他在中國工作三年,不僅把「國共合作」變成了「國蘇合作」,更熱衷於把這種合作推向與孫中山、汪精衛、蔣介石個人之間的合作,中國共產黨反而成為他與國民黨要人討價還價的籌碼。
然而,在當時情況下,即便有鮑羅廷這個有著巨大能量的人物的支持,蔣介石想要成為國民黨內強有力的人物,幾乎也是不可能的事。
在蔣介石前面位高權重、資格又老的人比比皆是,至少有三個根本無沾逾越的障礙:軍事部部長許崇智、外交部部長胡漢民、財政部部長廖仲皚。軍權、財權、政權全在這三人之手,從一般規律上看,蔣介石是不可能越過這些障礙的。

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幾個月內卻發生了。1925年8月20日,廖仲皚被刺於國民黨中央黨部。廖仲皚被刺之後,誰動了手?怎麼辦?怎麼調查這個事情?廖仲皚在國民黨內的影響非常大。當天,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國民政府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向鮑羅廷。
孫中山死後幾個月里,鮑羅廷成了廣州主要的掌權人物。表面上所有決議都由幾個國民黨領導人共同決定,實際是鮑羅廷說了算。他在廣州的權勢和影響如日中天。他的住宅樓上經常坐滿廣州政府的部長們、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們和中國共產黨人;樓下則是翻譯們忙碌的天地:將中文文件譯成英文或俄文,再將英文或俄文指令譯成中文。印刷機晝夜不停,各種材料、報告、指示從這裡源源而出。
鮑羅廷實際已成為國民黨中央的大腦。
他在這個至關重要的會議上,提出了一條至關重要的建議:以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三人組成特別委員會,授以政治、軍事和警察全權。

鮑羅廷設想,這是一個目的是用特別手段肅清反革命的組織。他自己則擔任特別委員會的顧問。他的建議實際就是決議。建議被迅速通過。「授以政治、軍事和警察全權」的特別委員會三人中,汪精衛本身是國民政府主席,許崇智是政府軍事部部長,唯有蔣介石未任過高於粵軍參謀長和黃埔軍校校長以上的職務,他第一次獲得如此大的權力。
魔瓶最先被鮑羅廷開啟。被授予政府、軍事、警察全權的三個人中,汪精衛作為國民政府主席,許崇智作為國民政府軍事部部長,這兩個人經常不到特別委員會來,所以主要幹事的就成了蔣介石。
蔣介石一直準備著,而他最為獨特的地方就是,利用危機的能力非常強。蔣介石為這一天的到來作了充分準備。他運用這個突然降臨到手中的「政治、軍事和警察全權」是毫不猶豫的。

軍事機器立即開動。第一個對準的人便是掌握軍權的軍事部部長許崇智。蔣介石利用他在特別委員會中的職務,馬上動用黃埔黨軍,包圍了還是軍事部部長的許崇智,指責他涉及廖案。許崇智當然扯不情,倉皇逃亡至上海。
一塊石頭搬倒了。
然後就是胡漢民,第二塊石頭。
胡漢民之弟胡毅生與廖案有瓜葛,蔣介石抓住這一點,不管你是不是元老,一律拘留審查,胡漢民後被迫出使蘇聯。
如此,廖仲皚光榮體面地下葬,許崇智被趕到上海,胡漢民被迫出使蘇聯。
一件廖案,蔣介石一石三鳥。三個奪取權力的障礙一掃而光。
半年以後鮑羅廷才明白自己打開了魔瓶。
1926年2月,鮑羅廷在北京向將赴廣州的以布勃諾夫為團長的聯共政治局使團得意揚揚地說:「當你們去廣州時,你們自己會確信,華南的思想勢力範圍乃是我們的影響……還有什麼問題我們解決不了呢?一旦我們宣傳什麼,一且我們提出什麼建議,人們就會很認真地聽取,並將我們的政策、我們的決定,以極大的成功希望來加以貫徹執行。」他十分有把握地說,「軍隊領導人已完全處在我們的影響之下」。蔣介石等四個軍長「完全可靠」。在鮑羅廷的主觀意識主導之下,聯共中央政治局也認為,中國革命的任務是「強調作為民族解放思想最徹底最可靠的捍衛者的國民黨的作用,並將其提到首要地位。」

但這位權術大師很快要開始尷尬了。
許、胡、廖三人消失之後,他已經不能照原來設想的那樣遏制蔣介石了。他幫助蔣介石邁出了奪取政權的決定性一步,卻嚴重低估了蔣介石的能力。
「中山艦事件」再次成為鮑羅廷與蔣介石的權力交易。通過這次交易,表面上鮑、蔣之間的信任達到了別人無法代替的程度,但鮑早沒了昔日權勢,成了一個擺設。蔣在北伐前夕談到後方留守時,提到兩個人可以託付,除了張靜江,就是鮑羅廷,稱鮑羅廷是「自總理去世以來我們還沒有這樣一個偉大的政治活動家」。但這位偉大的政治活動家已經開始預感到情況有些不妙了。
1926年8月9日在廣州與共產國際遠東局委員會會晤時,鮑羅廷說出了他規劃的「讓蔣自然滅亡」的策略:鮑羅廷想借用北伐,用保定系來壓制黃埔系。
當時除第一軍軍官主要是黃埔軍校畢業生之外,其他各軍的軍官主要是保定軍校畢業生,而蔣與「保定派」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鮑羅廷甚至預言只要進行北伐,保定系在中國保定軍校畢業的這批人,會在北伐勝利推進的過程中,把黃埔系,就是年輕的、剛從黃埔軍校畢業的人壓制住。保定系壓制黃埔系就是壓制蔣介石, 「加速他在政治上的滅亡」。
結果哪個派系也抑制不住蔣介石。保定系不行,湖南講武堂、雲南講武堂更不行。這時的共產國際遠東局,已經不信任這位權術大師了。
近代中國是個大舞台,這個舞台演繹了多少興衰、美醜、勝敗。原先默默無聞者,可以在這個舞台上大放異彩;大放異彩者,最終又在這個舞台上黠然失色。發現、提攜蔣介石的鮑羅廷就在1926年到1927年一年的跌宕演變中,由蔣介石所謂「自總理去世以來我們還沒有這樣一個偉大的政治活動家」變成一個立即要捉來槍斃的「煽動赤色革命、企圖顛覆政權的陰謀家」。(本文節選自《浴血榮光》,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相關文章
蔣介石借「廖案」進入國民黨權力核心
[摘要]胡漢民在「廖案」中有推脫不掉的嫌疑。廣州國民政府1925年7月成立後,國民黨內各方面的矛盾仍在加劇,其中,黨內「左右派」之爭尤烈,右派對廖仲愷的仇恨不斷加深。
蔣介石並非國父接班人,是誰幫助他登上權力巔峰?
很多人以為蔣介石是孫中山選定的接班人。當年寸步不離孫中山病榻的床前侍衛李榮否認了這一觀點。他回憶:臨終前孫中山呼喚了宋慶齡,呼喚了汪精衛,卻沒有呼喚蔣介石,他並未指定誰是接班人。既然蔣介石不是孫中山欽定的接班人,那他又是如何登上權力最高峰的呢?
蔣介石當年是如何上位的:從「火箭式」提升到與中共「最後攤牌」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標誌著國共兩黨正式建立起革命聯合戰線。儘管孫中山有著「容納中共、國共合作」的美好願景,但兩黨在意識形態、指導思想、組織工作乃至政治文化方面始終迥然不同。
蔣介石是如何「杯酒釋兵權」的?
他曾擔任過孫中山大元帥府的陸軍總長、建國粵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部長等要職,一直是蔣介石的上級。以他的部下涉廖案為名,將許崇智排擠出廣東,從此,他淡出國民黨權力中心。
蔣介石並不是接班人,他又如何登上權力巔峰
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前,他的主要助手有負責政治的胡漢民,負責黨務的汪精衛,負責財政的廖仲愷,負責軍事的許崇智。無論資歷聲望,蔣介石都比不上前三位,基本不具備擔任領袖的實力。孫中山1925年3月在北京去世。1925年7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
汪蔣合作及分離始末
文 / 張學繼眾所周知,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上,蔣介石是與汪精衛爭奪最高領袖的主要對手。但在早期,他們兩人之間卻還有一段密切合作的歷史。孫中山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逝世,遺囑中並未指定繼承人。因此,孫中山去世後,立即在國民黨內引起了一場爭奪。
蔣掌槍桿子、毛握筆桿子共事於廣州
本文選摘自 葉永烈 著《毛澤東與蔣介石》毛澤東已是三下廣州了:頭一回是去開中共「三大」,第二回是出席國民黨「一全」大會,這一回則是急急匆匆逃亡廣州。他到達廣州時,已經是1925年10月初。廣州街頭的孫中山像,披上了黑紗,畫像兩側,則掛著對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北伐,一路向北》21:胡漢民的左派新形象
《北伐,一路向北》21:胡漢民的左派新形象共產國際領導的國際機構有三大部門,赤色職工國際、青年共產國際、赤色農民國際。它們分管全球範圍的工人運動,青年運動,農民運動。1926年2月,在俄國訪問的胡漢民,被任命為赤色農民國際主席團的委員。胡漢民這是中國人在共產國際機構中的最高職務。
揭秘汪精衛與蔣介石的恩怨情仇,真是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肝癌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後,國民黨一時群龍無首。6月26日,由汪精衛持召開了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撤銷孫中山生前的大元帥府行政機構,將國民黨的最高行政機關改稱國民政府,今後國民黨採用集體領導的委員會制。
西山會議派:曇花一現的右派元老集團,國民黨高層權力鬥爭下的犧牲品 | 國曆獨家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宋慶齡(右)、孫中山長子孫科 (左)、孫科兒子(中)靈堂前。 靈堂兩側掛著輓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孫中山並未讓蔣介石做接班人,蔣介石的上位來自蘇聯人鮑羅廷扶植
首先,孫中山並沒有選擇蔣介石做接班人。蔣介石的上位,是被當時廣東國民政府的太上皇蘇聯人鮑羅廷扶上去。
孫中山並沒有指定蔣介石為接班人,蔣介石靠誰上位的?
世人多以為孫中山臨終時選定了蔣介石為接班人,蔣介石也常以「總理惟一的接班人」自詡,說是孫中山臨終時口中直呼「介石」。這種說法是來自蔣介石自己修訂的《蔣公介石年譜初稿》。歷史的真相卻不是這樣的。據孫中山侍衛李榮回憶孫中山生命最後一刻:「至晚8時30分鐘止,絕終語不及私。
他把蔣介石推向權利的巔峰,是國民黨的「亞父」,最終身敗名裂
作者:我方團隊覃仕勇有個雜誌推出了對近代中國影響最大的100人,這100人有愛因斯坦、有白求恩等等,這些人都是中國人所耳熟能詳的。但有一個人例外,很多中國人對之感到極其陌生——此人就是蘇聯人鮑羅廷。一,協助孫中山完成國民黨改組,鮑羅廷被尊為國民黨「亞父」。
他曾最可能成為孫中山的接班人,最後卻倒在了棋桌上!
他曾經在外界看來是最有可能接替孫中山的接班人,民國初立時就有「第二總統」之稱,並曾三次代行孫中山職權,。然而孫中山逝世後,胡漢民卻走上了政治下坡路,最終倒在了棋桌上。他就是民國元老胡漢民。5月9日是他的忌日,他去世已有80年了!
民國時期的幾大「國民政府」,誰是山寨誰是正統讓人傻傻分不清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又被稱作「國府」,是民國時期的中央政府機構與最高行政機關,於1925年7月1日始建立,由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成,是北伐成功之後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國父孫中山去世後,為啥蔣介石能夠成為國民黨一把手?
老蔣優點很多,不抽菸不喝酒,為人精明,政治手腕強,但是缺點也很多,胸懷不夠大氣。那麼,國父孫中山去世後,為什麼老蔣能夠迅速上位?成為影響中國20多年的亂世梟雄。
「整理黨務案」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的導火索嗎
1926年5月,中國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通過《整理黨務決議案》,規定不得懷疑和批評孫中山及三民主義;加入國民黨的中共黨員名冊須交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保存;在國民黨高級黨部任職的中共黨員人數不得超過 1/3,並不得充任國民黨中央機關之部長等。
孫中山逝世出現權力真空,胡漢民地位受到挑戰,建議改組大元帥府
中國國民黨自1919年由中華革命黨改組成立以來,其組織與黨員成分就相當複雜,尤孫中山北上前讓胡漢民出任代理大元帥之職,但胡在黨內的影響力遠不及孫中山,孫在世時,他可以理所當然的以助手身份暫時控制局面,孫中山一旦逝世,胡漢民在黨內的地位馬上受到挑戰。
把蔣介石推上權力頂峰的人竟然不是孫中山,而是這個外國人
文/大京蔣介石,其實並不是孫中山安排的接班人,有兩點證據可以證明。一個是根據當年孫中山的貼身侍衛李榮的回憶,另一個更重要的證據是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在國民黨內所擔任的職務。這些情況和細節大京老師在上一次的文章中詳細談過,這裡只是再簡單地回顧一下。
蔣經國出國留學,為什麼會去蘇聯,而不是美國?
的確,蔣介石給我們的一貫印象就是英美派,反共先鋒。也就是說,他更親英美而反蘇聯。但是,奇怪的是,他唯一的兒子,也是他後來的繼承人蔣經國,居然去了蘇聯留學,而不是美國。
汪精衛武漢「反共」前,當著共產國際和中共面哭了一場!
按:汪精衛作為黨魁,也算一漢子。怎麼動不動就當著共產國際代表和中共領導人哭鼻子呢?有人戲稱,汪精衛的「反共」可就是由於這一通哭呢?這自然是笑談!但透過表象往深了瞅瞅,箇中原因還真挺讓我們深思的!漢口各界歡迎討逆將士凱旋大會贈紀念章汪精衛1927年6月10日鄭州會議後的合影。
黃仁宇:蔣介石「清黨運動」內幕
完全站在被動的地位不準備還手也始終不是蔣介石的性格。看樣子他於8月底9月初決定離開武昌戰場而往江西時即對今後的局勢有了整面目的重新打算。蔣介石在江西的三個月間仍留下了不少嗚呼噫嘻忍氣吞聲的字眼。
國民黨奪權大戰:蔣介石如何僅用370天,力排大佬,巔峰上位?
孫中山逝世,國民黨鷸蚌相爭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沉浸於悲痛之中的國民黨人必須面對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誰是總理的接班人?接班人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孫中山生前沒有指定接班人,孫中山的遺言是「救中國」,可並沒有指定要誰去救。沒有指定接班人的後果立馬顯示出來了。
把蔣介石推上權力頂峰的人竟然不是孫中山,而是這個外國人
文/大京
蔣介石,其實並不是孫中山安排的接班人,有兩點證據可以證明。一個是根據當年孫中山的貼身侍衛李榮的回憶,另一個更重要的證據是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在國民黨內所擔任的職務。這些情況和細節大京老師在上一次的文章中詳細談過,這裡只是再簡單地回顧一下。
既然孫中山在生前並沒有給蔣介石很高的職務,也就意味著蔣介石並沒有掌握大權,他也就根本不是國民黨的最高統帥。國民黨內比他實力強的,聲望高的大佬比比皆是。孫中山去世以後的格局是這樣的:許崇智掌握著軍事大權,廖仲愷掌握著財政大權,胡漢民控制著外交大權,還有一個汪精衛掌握著黨權。
按照常理來說,蔣介石登上統帥的寶座,希望是微乎其微極其渺茫的,如果沒有極特殊的情況發生,這樣的概率基本為零。那麼蔣介石後來又是如何登上了權力的頂峰呢? 他有什麼法寶嗎?

蔣介石其實是靠著自己的不懈努力與高超的權謀逆襲上位的,當然還有他已掌握的資源。蔣介石這個人確實很牛B, 腦子聰明轉得快,看問題非常透徹,行動迅速堅決果斷,最關鍵的一點是蔣介石特別善於把握機遇。
即使有天大本領的人,如果沒有機遇的垂青也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在客觀上,蔣介石遇到了不可多得的兩個機遇,一個機遇是一次事件,而另一個機遇則是一個貴人。有句名言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是要緊處往往只有幾步。蔣介石能夠逆襲成功,就是因為他牢牢地把握住了這兩個機遇。
先說第一個機遇。第一個機遇是一次事件。什麼事件呢? 廖仲愷遇刺案。廖仲愷也是國民黨大佬,威望很高,名氣很大,孫中山去世後,廖仲愷掌握著國民黨的財政大權。廖仲愷是國民黨左派,據說黨內的右派勢力對他極其不滿,於是派出殺手把他幹掉了。今天咱們不展開講這個案子,總之廖仲愷遇刺案發生在1925年的8月20日,地點竟然是國民黨的中央黨部,可見幕後兇手有多麼猖狂。
由於廖仲愷的影響力和地位,所以廖案對國民黨的震動極大。到底誰是幕後的主謀?國民黨肯定要馬上調查這件事,因此廖案發生的當天,國民黨執行委員會,國民政府委員會,還有軍事委員會就立刻召開緊急會議組織調查此案。
孫中山生前並未指定接班人,所以他去世後,國民黨就出現了一定的權力真空,但也不是沒有當家人,只不過這個當家人是臨時的,而且還是個老外。國民黨這個臨時的當家人,也就是剛才上面提到的蔣介石的大貴人,他到底是誰呢?

這個人在歷史課本中也提到過,只不過往往是一筆帶過,筆墨不多,其實這個人的歷史地位和分量遠遠超出了歷史教材所講述的內容。此人在國民黨內可是大名鼎鼎,這個人就是俄國人鮑羅廷。如果說孫中山是國民黨之父,那麼可以說鮑羅廷就是國民黨的「叔叔」。孫中山創建了國民黨,而鮑羅廷再造了國民黨。
想當年,孫中山第一次遇到鮑羅廷時,鮑羅廷的一番話就讓孫中山先是五雷轟頂,後是醍醐灌頂。怎麼回事呢?
因為鮑羅廷直言不諱地對孫中山講,你們這個國民黨啊,嚴格來說在政治上,組織上,理論上都不能算是一個政黨。沒有綱領,沒有嚴密組織,沒有章程,也沒有選舉,甚至你們自己有多少黨員都是一筆糊塗帳。他沒直說,言外之意,你們這哪是政黨啊,簡直就是烏合之眾。 孫中山聽後猶如五雷轟頂一般,原來自己辛辛苦苦創建同盟會,創建國民黨,還搞了幾十年的武裝起義,鬧了半天是純業餘。瞧瞧人家,多專業啊,一語道破天機,高人啊。
於是孫中山就像看到了救星一般請教這位來自蘇俄的革命專業人士。鮑羅廷也沒有藏著掖著,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一股腦地都倒出來講給了孫中山,孫中山這才如夢方醒。然後他就把鮑羅廷當神仙一樣供了起來,專門請鮑羅廷做了自己的顧問,從此便以俄為師,其實就是以鮑羅廷為師。
鮑羅廷通過對國民黨的組織結構和流程再造,使國民黨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孫中山很是欣慰。所以孫中山去世後,雖然沒有指定接班人。但是當時國民黨的最高權威無疑就是這位洋顧問鮑羅廷了。但他畢竟是外國人,而且角色只是顧問,所以他自熱不可能成為國民黨的最高統帥。
為什麼說鮑羅廷是蔣介石的機遇和貴人呢?
因為鮑羅廷對蔣介石非常欣賞,由於廖案的發生,鮑羅廷這個臨時當家人就決定成立一個三人領導的特別委員會,專門負責廖案的調查和善後工作。這三個人分別是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分別授予他們三人政治,軍事,警察全權。汪精衛本來就是國民政府主席,許崇智是軍事部長,只有蔣介石是第一次被授予如此大的權利。蔣介石原來只是黃埔軍校的校長和粵軍參謀長,論級別是許崇智的部下。


這次機遇對於蔣介石來說真是千載難逢,他雄心勃勃,又豈能錯失良機呢。
由於汪精衛和許崇智對廖案的疏忽和不夠重視,所以負責廖案的主要幹事兒的人就是蔣介石。別人都沒怎麼賣力,唯獨蔣介石特別上心和賣力。倒不是因為蔣介石和廖仲愷的感情有多麼深厚,而是因為蔣介石認為廖案大有文章可做,廖案對於他未來逆襲上位是個難得的突破口。這就是蔣介石作為一個政治家的眼光,可以說眼光十分毒辣。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卻看到了。
什麼是把握機遇的能力? 就是別人看不到你卻能看到,別人看到了抓不住,你看到了又能抓住。蔣介石就有這個素質和本領。接下來,蔣介石就利用廖案三下五除二就把許崇智,胡漢民給干趴下了。
先整垮許崇智,怎麼整垮呢?蔣介石說粵軍當中涉嫌廖案的軍官,要查清楚,你許崇智難辭其咎,所以他就派黃埔軍把許崇智給軟禁了起來。這裡還有一個細節,蔣介石能做到這一點也是因為他當時還是廣州衛戍司令。縣官不如現管,雖然許崇智職位比蔣介石高,但非常時期也不頂用了。擒賊先擒王,軟禁了許崇智,粵軍也無可奈何。後來蔣介石又施展哄騙的計謀讓許崇智離開了廣州,從此蔣介石奪取了國民黨的軍事大權。
下來輪到了胡漢民,胡漢民是個文人,掌管外交大權。蔣介石查出了胡漢民的弟弟胡毅生和廖案有牽連,於是立刻對胡漢民採取了隔離審查措施,管你是誰,只要和廖案有瓜葛,立刻拘留審查,這樣一來,胡漢民也完蛋了,後來被迫去了蘇聯。
蔣介石通過一個廖案,就縱橫捭闔,把幾位國民黨大佬驅逐的驅逐,趕跑的趕跑,政治手腕那是是相當的了得。
而蔣介石的這位大貴人,再造國民黨的臨時當家人鮑羅廷呢,他萬萬沒想到,他的一個決定不但改寫了國民黨的歷史,也改寫了中國近代史,還改寫了自己的命運。當他把蔣介石推上了權力的頂峰之後,他就完全無法掌控國民黨的命運了,不僅是國民黨的命運他無法掌控,就連他自己的命運他也無法掌握了。因為過不了很久,蔣介石就會著手收拾這位再造國名黨的臨時當家人了。
-----------------------------
大京個人微信號:15319968671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