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愷被暗殺----真相撲朔迷離。
1925年8月20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被刺殺於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外。此為中華民國史上一宗撲朔迷離、在一定程度影響並改變了歷史走向的突發事件。


那麼這次刺殺到底何人所為?至今都沒有明顯的答案,案情撲朔迷離。不過關於此案情的猜測依舊眾說紛紜。
一是「反共產」勢力所為。在國民黨內,廖仲愷聯共態度鮮明,一直被視為「親共」、「袒共」分子。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內「反共產」口號不斷高漲,一時甚囂塵上。廖被看作是「共產黨的工具」,甚至被認為是共產黨。輿論普遍認為「廖案」是「反共產」的勢力暗中製造的。

二是反對汪派掌權者所為。孫中山逝世後,圍繞著國民黨最高權力的第一輪角逐,是在胡漢民、汪精衛兩人間展開的。1925年7月,經過驅逐楊希閔、劉震寰,廣州國民政府宣告成立,由汪出任政府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成為廣州政壇的一號人物。廖仲愷當時持「擁汪」的態度,在以汪代胡的過程中,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是汪精衛並沒有太大的威望,汪不免身陷危局,包括廖在內,都成為楊劉派及擁胡派勢力之眾矢之的。


汪精衛
三是仇視、破壞工農運動的勢力所為。1925年6月爆發的省港大罷工,廖仲愷實際上參與了對省港罷工的策劃和領導,省港罷工遭到港英等多種勢力的反對和抵制,身為罷工之「堅強後盾」,廖無異於將自己置於罷工的反對者、破壞者的刀刃之上。

不過在我看來,胡漢民是最大的嫌疑,胡漢民和汪精衛爭奪最高權力,最終因為廖仲愷的支持,汪精衛上台,胡漢民心裡能好受麼,再就是胡漢民的弟弟胡毅生曾公開召集人開會,揚言要殺了廖仲愷,種種因素相加胡漢民嫌疑最大,但是,胡漢民是個聰明人,如果這個節骨眼廖仲愷死了,胡漢民不直接成為第一嫌疑人麼?

因此,我感覺這個時候誰獲益最大誰最有可能,胡顯然處在了風口浪尖,而這恰恰穩固了一把手的地位,完全控制了廣州國民政府,搞臭胡順從當時排擠新三民主義的熱潮穩固自己的統治,或者鞏固自己的盟友堅持新三民主義,哪個更好,不言而喻。

真相與否,不過是權力之爭,不知道國父孫中山先生看到這會不會心寒。

相關文章
蔣介石並不是接班人,他又如何登上權力巔峰
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前,他的主要助手有負責政治的胡漢民,負責黨務的汪精衛,負責財政的廖仲愷,負責軍事的許崇智。無論資歷聲望,蔣介石都比不上前三位,基本不具備擔任領袖的實力。孫中山1925年3月在北京去世。1925年7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
蔣介石借「廖案」進入國民黨權力核心
[摘要]胡漢民在「廖案」中有推脫不掉的嫌疑。廣州國民政府1925年7月成立後,國民黨內各方面的矛盾仍在加劇,其中,黨內「左右派」之爭尤烈,右派對廖仲愷的仇恨不斷加深。
蔣介石是如何「杯酒釋兵權」的?
他曾擔任過孫中山大元帥府的陸軍總長、建國粵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部長等要職,一直是蔣介石的上級。以他的部下涉廖案為名,將許崇智排擠出廣東,從此,他淡出國民黨權力中心。
蔣掌槍桿子、毛握筆桿子共事於廣州
本文選摘自 葉永烈 著《毛澤東與蔣介石》毛澤東已是三下廣州了:頭一回是去開中共「三大」,第二回是出席國民黨「一全」大會,這一回則是急急匆匆逃亡廣州。他到達廣州時,已經是1925年10月初。廣州街頭的孫中山像,披上了黑紗,畫像兩側,則掛著對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蔣介石當年是如何上位的:從「火箭式」提升到與中共「最後攤牌」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標誌著國共兩黨正式建立起革命聯合戰線。儘管孫中山有著「容納中共、國共合作」的美好願景,但兩黨在意識形態、指導思想、組織工作乃至政治文化方面始終迥然不同。
揭秘汪精衛與蔣介石的恩怨情仇,真是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肝癌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後,國民黨一時群龍無首。6月26日,由汪精衛持召開了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撤銷孫中山生前的大元帥府行政機構,將國民黨的最高行政機關改稱國民政府,今後國民黨採用集體領導的委員會制。
汪蔣合作及分離始末
文 / 張學繼眾所周知,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上,蔣介石是與汪精衛爭奪最高領袖的主要對手。但在早期,他們兩人之間卻還有一段密切合作的歷史。孫中山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逝世,遺囑中並未指定繼承人。因此,孫中山去世後,立即在國民黨內引起了一場爭奪。
他是民國初年最有權勢的人,為人忠誠厚道,後默默無聞終老香港
文/王國棟他出生於官宦世家,卻背叛家門投身革命。他掌握了國民政府的軍事力量,卻沒有邁上巔峰的野心;他是一名衷心的職業軍人,為部下的錯誤承擔責任。
國民黨奪權大戰:蔣介石如何僅用370天,力排大佬,巔峰上位?
孫中山逝世,國民黨鷸蚌相爭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沉浸於悲痛之中的國民黨人必須面對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誰是總理的接班人?接班人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孫中山生前沒有指定接班人,孫中山的遺言是「救中國」,可並沒有指定要誰去救。沒有指定接班人的後果立馬顯示出來了。
國民黨人與粵語
粵語曾經在同盟會、國民黨中擁有特殊地位,是另一個無法否認的歷史事實。
孫中山逝世出現權力真空,胡漢民地位受到挑戰,建議改組大元帥府
中國國民黨自1919年由中華革命黨改組成立以來,其組織與黨員成分就相當複雜,尤孫中山北上前讓胡漢民出任代理大元帥之職,但胡在黨內的影響力遠不及孫中山,孫在世時,他可以理所當然的以助手身份暫時控制局面,孫中山一旦逝世,胡漢民在黨內的地位馬上受到挑戰。
孫中山並未讓蔣介石做接班人,蔣介石的上位來自蘇聯人鮑羅廷扶植
首先,孫中山並沒有選擇蔣介石做接班人。蔣介石的上位,是被當時廣東國民政府的太上皇蘇聯人鮑羅廷扶上去。
1927年,蔣介石為何要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蔣介石為何要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從1924年到1927年,算是國共第一次蜜月期。1927年4月12日凌晨,蔣介石開始大肆逮捕屠殺共產黨員,史稱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民國時期的幾大「國民政府」,誰是山寨誰是正統讓人傻傻分不清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又被稱作「國府」,是民國時期的中央政府機構與最高行政機關,於1925年7月1日始建立,由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成,是北伐成功之後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如果廖仲愷不死,國民黨是不是就不會反共了?
當孫中山仙鶴而去的時候,國民黨內部有三大巨頭,左派親共的廖仲愷,右派反共的胡漢民、以及中間愛的汪精衛。三人中,廖仲愷和胡漢民的資歷最深,然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後汪精衛成為國民黨一把手。
孫中山並沒有指定蔣介石為接班人,蔣介石靠誰上位的?
世人多以為孫中山臨終時選定了蔣介石為接班人,蔣介石也常以「總理惟一的接班人」自詡,說是孫中山臨終時口中直呼「介石」。這種說法是來自蔣介石自己修訂的《蔣公介石年譜初稿》。歷史的真相卻不是這樣的。據孫中山侍衛李榮回憶孫中山生命最後一刻:「至晚8時30分鐘止,絕終語不及私。
讀書|官場小說《深謀者》,為你呈現驚險刺激的黑白博弈!
今天小智給大家推薦一部官場小說《深謀者》,這本書是中國謀略小說大神作家——黃曉陽的全新權謀力作!蘇航巧用連環計,救出夏行,卻先後引起青幫和斧頭幫下達追殺令;更為甚者,似乎有一隻看不見的黑手在操縱,他一夜之間成了人人喊打的告密者。
蔣不愧是汪的噩夢,兩次都被攪黃了
第一次 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民政府於1925年7月1日在廣州成立,當時正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它採用委員製取代大元帥府的一長制,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張靜江等16人為委員。汪精衛、胡漢民、譚延闓、許崇智、林森為常務委員。汪精衛任主席。下設財政、軍事、外交等部。聘鮑羅廷為高等顧問。
汪精衛全票當選廣州國府主席後,卻十分尷尬,這是為何?
「全票當選」是「眾望所歸」,似乎是件好事。但在某些時候,卻能使得當選者尷尬。1925年,汪精衛全票當選「廣州國民政府主席」就是一例。孫中山先生逝世後,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等幾位可能的繼任者既沒有孫中山的威望,又缺乏容人化解矛盾的雅量,沒有人能取代至高無尚的位置,令眾人信服。
廖仲愷是誰殺死的?胡漢民?蔣介石?不,很可能是他
首先聲明,這篇文章我只是分析,不是斷案。這件發生在90年前,對中國歷史走向產生重大影響的慘案,已經公認為是難以破解的千古迷局!由於當時抓到的兇手深受重傷,語焉不詳,因此沒有明確的人證物證。
軍權與黨權的博弈結合:蔣介石如何走上權力高峰
在孫中山先生逝世之後,國民黨內部最有威望的三位元老是胡漢民、汪精衛與廖仲愷,而領導國共合作、主持北伐大業等工作,似乎也應由此三位其中之一來主導完成。然而未足半年,廖仲愷便遭遇暗殺,胡漢民因涉及此案而被逐出廣州,汪精衛由此控制中央政權。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