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是如何「杯酒釋兵權」的?
許崇智是國民黨元老,還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他曾擔任過孫中山大元帥府的陸軍總長、建國粵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部長等要職,一直是蔣介石的上級。1925年8月,國民黨左派廖仲愷被刺殺後,蔣介石和汪精衛趁機合謀,以他的部下涉廖案為名,將許崇智排擠出廣東,從此,他淡出國民黨權力中心。後來,汪精衛在南京建立日偽政府,要他出任偽職,遭到他的堅決拒絕。最後,他在香港病逝。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正在東征前線的許崇智,為失去革命領袖和良師益友而悲痛不已。據說他特以電報建議每星期一舉行總理紀念周會,以緬懷孫中山。這個建議後來得到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通過實施。
1925年7月1日,國民黨在廣州將大元帥府改組為國民政府,汪精衛任國民政府主席,胡漢民任外交部長,許崇智任軍事部長,廖仲愷任財政部長。許崇智還任國民政府所屬的廣東省政府主席兼軍事廳長,蔣介石除主持軍校外,還被任命兼廣州衛戍司令一職。
8月20日,廖仲愷被人暗殺,為偵破此案,國民黨中央決定,由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3人組成特別委員會,授以政治、軍事、警察全權,處理廖案。8月24日,蔣介石以廣州衛戍司令名義,宣布廣州戒嚴。他派何應欽率領黃埔學生軍擔任市區警戒任務,控制全市。
此後,形勢對許崇智越來越不利,因為粵軍中有些將領涉嫌廖案。這些將領對廖仲愷嚴格紀律,統一財政稅收,禁菸館賭場等舉措多有不滿,而以許崇智為保護傘。早前蔣介石就嫌許崇智對粵軍將領過於寬縱,又對許的縱情酒色而高居要職不滿。此時便藉口廖案,整治粵軍。許崇智無可奈何,只得下令將涉嫌廖案的粵軍第一軍軍長梁鴻楷、第一警備司令梁士鐸等人逮捕,他們的部隊則被蔣介石指揮的第一軍包圍繳械。此後,蔣介石又說還有很多粵軍將領與廖案有牽連,粵軍已不可靠,為安全計,改派黃埔學生軍負責許之警衛。許崇智沒料到,他這位金蘭兄弟會奪他的軍權。當許崇智覺察自己已遭蔣軟禁時,就立即電調住在東莞、增城、寶安一帶的許濟(他的堂兄弟)、莫雄兩師來廣州為自己保駕。不料,蔣介石早有準備,許、莫兩師一到廣州,就被包圍繳械。接著,19日夜,他又派黃埔學生軍包圍粵軍總部和許崇智的住處東山公館,解除了許的衛隊。
蔣介石為了奪取許崇智的權力,與汪精衛合謀,進一步逼宮。當夜,蔣介石突然打電話對許崇智說:「現在廣東空氣,對總司令(指許)非常不利,不如請你短時期離開一下。等到我們把事情弄妥當了,以後一定再請你回來主持軍事。」隨後,他派人給許送去了一封長信,信中先是歷數許崇智的過錯:軍紀散漫、侵吞軍餉、用人不當等等;然後是威逼許崇智,讓他暫時離開廣東;最後是許諾3個月後讓他復職。許崇智看完信後,見大勢已去,又幻想3個月後真能復職,於當天深夜拿著蔣介石派人送來的2萬元費用,乘輪船離開廣州去上海。路上還有蔣介石派的一支隊伍護送。自此,許崇智在國民黨中的軍事首腦地位被蔣介石取代。
許崇智被蔣介石驅逐到上海後,就住在英租界一套豪華的洋房裡,過起了寓公生活。不久,蔣介石又派人送去了20萬元作安家費。以後,每月發給許崇智1萬元作生活費。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又在南京另立中央,與以汪精衛為首武漢國民政府相對抗。這時,許崇智活躍起來,期盼東山再起。他和張繼在上海同汪精衛、孫科直接會談,提出寧、漢、滬3個中央黨部合為一體,共同組織一個中央特別委員會,行使中央職權。但是這個特別委員會成立後僅存在3個月就解散了。隨後,許崇智就出國考察。
蔣介石掌穩國民黨中央大權後,許崇智對他長期擱置自己非常不滿,一再揚言要揭他的「逼宮」陰謀。為防不測,他將蔣介石的那封信攝影複印,分地保管。蔣介石也明白自己的親筆信落在許的手裡是個禍根,一再想要收回此信,但許託言已經遺失加以拒絕。後經戴季陶、吳稚暉等人周旋,蔣介石在許崇智出洋考察之際,送給旅費30萬元,才達成默契不再聲張。
國民黨各派反蔣勢力在與蔣介石的鬥爭中,許崇智常常是被策動、爭取的重要對象。1929年冬,唐生智發動反蔣,許崇智於12月6日通電蔣介石,勸其引退。蔣介石很惱火,12月12日,在國民黨的中常會上,蔣介石以「陰謀反動,危害黨國」罪,將許崇智加以通緝。1931年2月,蔣介石因為胡漢民反對自己制定「訓政時期約法」,將胡漢民軟禁於湯山。國民黨內各反蔣派系的首領群集廣州,於5月成立了「中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非常會議」,並另立「國民政府」,許崇智被迎去廣州,委以要職。
「九一八」事變後,許崇智曾多年擔任中央監察委員。後來還被任命為監察院副院長,但仍是徒具虛名,未有實權。
來源:歷史上的今天
他是民國初年最有權勢的人,為人忠誠厚道,後默默無聞終老香港

文/王國棟
他出生於官宦世家,卻背叛家門投身革命;他掌握了國民政府的軍事力量,卻沒有邁上巔峰的野心;他是一名衷心的職業軍人,為部下的錯誤承擔責任,在事業巔峰的時刻急流勇退,默默無聞的過度了後半生。此人就是粵軍總司令,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蔣介石的結義兄長許崇智將軍。
許崇智出生於1886年,字汝為,廣東番禺人 ,系廣州高第街(今廣州市北京路一帶)「許氏」之後,國民黨早期主要軍事領導人之一。
許崇智的叔祖是清末閩浙總督許應騤,許家是廣東番禺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只可惜許崇智三歲喪母,八歲喪父,是由叔父撫養長大。因此也是一個從小吃過很多苦的人。
因為家庭的關係,許崇智有幸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並因此結識了革命導師孫中山先生。處於對革命的追求,許崇智拜孫中山為師,加入了中國同盟會,背叛了自己的官僚家庭。

1911年,為了響應武昌起義,時任福州第十鎮第20協同(相當於旅長)的許崇智在福州起義,克復福州,使之與清政府分離。隨後又參加了討袁戰爭和護國戰爭,失敗後流亡日本。
1917年,孫中山在廣東省廣州市成立軍政府,許崇智成為其左膀右臂,開始在粵軍中嶄露頭角。當時粵軍總共只有兩個軍,第一軍軍長是陳炯明,第二軍軍長就是許崇智。
1922年第一次北伐,許崇智任北伐軍總指揮(總司令是李烈鈞)北上討伐直系軍閥吳佩孚,因陳炯明叛變無功而返。被圍困廣州的孫中山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許崇智身上,希望他能擊敗陳炯明。結果許崇智沒有把握好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敗於陳炯明之手,害得孫中山不得不躲上軍艦避難。
1925年革命導師孫中山去世,廣東革命政府領導層發生了重大改變。最有希望繼承孫中山職務的胡漢民和廖仲愷相互傾軋,最後便宜了中間派汪兆銘(即汪精衛)。許崇智因為手握兵權,成了汪拉攏的對象,擔任了軍事部長兼廣東省政府主席,其個人事業達到了巔峰。

1925年8月20日,國民黨左右兩派的內訌終於導致了國民政府的三號人物——財政部長兼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先生被刺殺身亡。案件發生後,國民政府由汪精衛、許崇智和蔣介石組成三人臨時處理小組,負責廖案的偵破處置和軍隊的調度。經過調查和審訊殺手,得知刺殺廖仲愷先生是國民黨右派的陰謀。國民黨元老胡漢民和許崇智涉案(兩人可能知道部下策劃謀殺廖仲愷,但是沒有表態,也沒有阻止),雙雙被解除權力,淡出了政治權力圈。
廖案發生時,以許崇智的實力,完全可以武力對抗汪精衛和蔣介石,只是軍人固有的忠於國家忠於政府的天性讓其打消了這個念頭,默默的離開了政治漩渦。所以很多歷史學家都稱讚許崇智是難得的厚道人。
許崇智離職後,先在國外呆了一段時間,後來又輾轉全國各地。1929年帶領一家老小來到了香港,一直生活到去世(1965年1月25日)。在此期間,國民政府在生活上給予其一定照顧,算是對這個革命元老的尊敬。
相關文章
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上位之路
蔣中正,字介石,毛爺爺一輩子的對手,中國自清朝後第一個統一全國、並同時統治過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傢伙。在孫中山與廣東軍閥陳炯明鬧掰,被迫逃到軍艦上避難時,蔣介石從老家趕赴永豐艦陪同孫大總統一個多月,出謀劃策,共赴難關。
揭秘汪精衛與蔣介石的恩怨情仇,真是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肝癌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後,國民黨一時群龍無首。6月26日,由汪精衛持召開了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撤銷孫中山生前的大元帥府行政機構,將國民黨的最高行政機關改稱國民政府,今後國民黨採用集體領導的委員會制。
國民黨奪權大戰:蔣介石如何僅用370天,力排大佬,巔峰上位?
孫中山逝世,國民黨鷸蚌相爭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沉浸於悲痛之中的國民黨人必須面對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誰是總理的接班人?接班人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孫中山生前沒有指定接班人,孫中山的遺言是「救中國」,可並沒有指定要誰去救。沒有指定接班人的後果立馬顯示出來了。
孫中山並未讓蔣介石做接班人,蔣介石的上位來自蘇聯人鮑羅廷扶植
首先,孫中山並沒有選擇蔣介石做接班人。蔣介石的上位,是被當時廣東國民政府的太上皇蘇聯人鮑羅廷扶上去。
一起「廖案」令他脫穎而出,有「提攜之恩」的汪精衛為何黯然下台?
1910年末,蔣介石從東京振武學校畢業,隨後以士官候補生身份進入日本陸軍第十三師團。而此時「從容做楚囚」的汪精衛早就因行刺攝政王載灃名滿大江南北。辛亥革命爆發後,在陳其美召喚下,蔣介石回國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在帶頭大哥的引薦下逐漸進入孫中山的視野。
汪蔣合作及分離始末
文 / 張學繼眾所周知,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上,蔣介石是與汪精衛爭奪最高領袖的主要對手。但在早期,他們兩人之間卻還有一段密切合作的歷史。孫中山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逝世,遺囑中並未指定繼承人。因此,孫中山去世後,立即在國民黨內引起了一場爭奪。
蔣介石並不是接班人,他又如何登上權力巔峰
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前,他的主要助手有負責政治的胡漢民,負責黨務的汪精衛,負責財政的廖仲愷,負責軍事的許崇智。無論資歷聲望,蔣介石都比不上前三位,基本不具備擔任領袖的實力。孫中山1925年3月在北京去世。1925年7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
蔣介石是如何從第五把交椅走到第一把交椅的
說起蔣介石,估計沒有幾個人不認識,對於他的功過是非一直眾說紛紜,但我們在這裡不多加評論,就只說說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利巔峰的。青年蔣介石孫中山先生逝世於1925年,但是他去世前是沒有指定繼承人的,那蔣真的是靠民主推舉的嗎?其實當時論資排輩遠遠輪不上他。
孫中山得了慢性病,有大把時間交代後世,為啥沒有指定接班人?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離世,留下了很多遺囑,其中最有名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廣為流傳。孫中山離世後,國民黨內部展開了激烈的爭鬥,甚至流血。那麼,孫中山得的是慢性病,有大把的時間交代後世,為啥沒有指定接班人呢?
蔣介石當年是如何上位的:從「火箭式」提升到與中共「最後攤牌」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標誌著國共兩黨正式建立起革命聯合戰線。儘管孫中山有著「容納中共、國共合作」的美好願景,但兩黨在意識形態、指導思想、組織工作乃至政治文化方面始終迥然不同。
抗戰時最大的漢奸,結局悽慘,卻是「有術之謀臣」,孫中山接班人
汪精衛生長於小富之家,世代書香門第,1905年參加了孫中山的興中會,興中會與其他黨派合併為同盟會時又跟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同盟會內鬥時汪精衛始終站在孫中山一邊,與胡漢民等人隨孫中山去南洋成立總部。
孫中山在去世之前,為何不讓兒子孫科做接班人,只因為這兩點
孫中山可以說是赫赫有名了,在我國也起著十分重大的影響,也經常將自己稱為「洪秀全第二」。在1911年的時候,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社會的統治,包括他提出的「三民主義」,也一直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汪精衛全票當選廣州國府主席後,卻十分尷尬,這是為何?
「全票當選」是「眾望所歸」,似乎是件好事。但在某些時候,卻能使得當選者尷尬。1925年,汪精衛全票當選「廣州國民政府主席」就是一例。孫中山先生逝世後,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等幾位可能的繼任者既沒有孫中山的威望,又缺乏容人化解矛盾的雅量,沒有人能取代至高無尚的位置,令眾人信服。
民國時期絕世男神,本能比肩周總理,一個致命缺點,讓他一敗塗地
最近,貓叔看到一位國民黨的高級將領評價國共兩黨的諸位領袖,很是意外 「周恩來也在軍校講課,講的是《法國大革命》。總理每一次講的都很長,令人疲倦。講得最好的要算汪精衛,他演講時,委員長(蔣介石)都聚精會神地聽。把汪精衛的演說一字不遺地記下來,便是一篇好文章。
把蔣介石推上權力頂峰的人竟然不是孫中山,而是這個外國人
文/大京蔣介石,其實並不是孫中山安排的接班人,有兩點證據可以證明。一個是根據當年孫中山的貼身侍衛李榮的回憶,另一個更重要的證據是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在國民黨內所擔任的職務。這些情況和細節大京老師在上一次的文章中詳細談過,這裡只是再簡單地回顧一下。
蔣介石與他的老上司

圖片來源網絡(蔣介石)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蔣介石的老上司許崇智 (1886-1965),字汝為,祖籍廣東汕頭澄海 溝南許地 ,系廣州第一家族高第街 (今廣州市北京路一帶)"許氏"之後, 1906年加入同盟會。1903年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留日士官生第三期步科青年時代參加過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運動,曾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資政等職, 中國國民黨早期主要軍事領導人之一,也算是一位元老級人物了,。在1924年,許崇智當建國粵軍總司令,駐兵福建漳州時,就和蔣介石共事了。那時蔣介石是許崇智的部下,擔任參謀長。後來蔣介石被孫中山任命為黃埔軍校校長時,仍兼粵軍總部的參謀長。1925年8月間,廖仲愷先生被刺殺後,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和軍事委員會召集緊急聯席會議,指定汪精衛、蔣介石和許崇智組成特別委員會,處理刺廖案。一個月後,蔣介石、汪精衛合謀排擠許崇智,將許崇智驅逐出廣東。當蔣介石搞突然襲擊驅逐許崇智出廣東時,曾打電話給許崇智說:「現在廣東空氣,對總司令(許崇智)非常不利,不如請你短時期離開一下。等到我們把事情弄妥當後一定再請您回來主持軍事。」同時蔣介石親筆寫長信一封,連同船票、路費,一起派人交給許崇智。在武裝監視下,許崇智被迫離粵赴滬。
後來,蔣介石總感到他的親筆信留在許崇智手裡,是授許以把柄,因此派人做許崇智的工作,讓許崇智把信退還。許崇智在將信退還給蔣介石時,留下了照相複製品。蔣介石在那封信中說了許多帶感情的話,力辯請許崇智離開廣東,事出不由已,將來仍願擁護許崇智。許崇智靠了這封信,從蔣介石那裡得到過許多錢財。後來他在上海先後娶過幾房姨太太,過著逍遙自在生活。蔣介石後來對許崇智的許多照顧、遷就,也許同許崇智握有此信複製品有一定的關係。

圖片來源網絡(許崇智)
我的進步離不開你的點讚關注謝謝!--今古春秋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