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早年在國民黨內為何比蔣介石的地位還高?
毛澤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曾進入國民黨的核心領導層,擔任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兼國民黨中宣部代理宣傳部長這樣的要職。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1923年,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推動下,決意改組國民黨。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廣州召開了以改組國民黨為中心內容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決議,贊成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資格加入國民黨。
這次會議代表總額196人,到會165人。代表中一半由各省黨部選舉產生,一半由孫中山指定。其中共產黨員約占40%。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林伯渠、譚平山、王燼美、李維漢等人都以個人身份出席了大會。
1月31日,舉行第一屆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推選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以及確定中央各部部長人選等。選出了中央執行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在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四十一人中,有共產黨員李大釗、譚平山、於樹德、毛澤東、瞿秋白、林祖涵等十人,約占總數的四分之一。
關於這次會議確定的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人選問題,1936年,毛澤東同斯諾談話自述說:我到廣州不久,便任國民黨宣傳部部長和中央候補委員。(見斯諾的《西行漫記》,三聯書店1979年12月版,第135頁)
根據毛澤東這個自述,我國許多著作記述毛澤東曾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其實毛澤東的這個自述,可能是由於是時隔十幾年之後的談話,與事實有所不符:他當時在國民黨內的職務不是宣傳部長,而是代理宣傳部長。
1925年10月5日,國民黨召開中央執行委員會議。會上,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國民政府主席、政治委員會主席汪精衛,以政府事繁,難於兼顧宣傳部長職務為由,向會議提出調毛澤東代理宣傳部長。對汪的這一提議,會上沒有不同意見,於是便決定要求毛澤東儘快到宣傳部主持工作。10月6日,《廣州民國日報》公布了這一消息。10月7日,毛澤東到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就職,並主持召開宣傳部第一次部務會議。
1926年1月1日至19日,毛澤東出席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前,毛澤東被指定為大會資格審查委員會五位成員之一,並為國民黨中央起草了《中國國民黨對全國及海外全體黨員解釋革命策略之通告》,嚴厲批評西山會議派的言論和行為。8日下午,毛澤東代表國民黨中央在會上作《宣傳報告》。18日,向大會宣讀參加起草的《宣傳報告決議案》。這次會議上,毛澤東再次當選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
1926年1月22日至25日,國民黨二屆一中全會仍推舉汪精衛任中央宣傳部長,秘書為沈雁冰。2月5日,汪精衛提議毛澤東繼續代理宣傳部長,經第二次常委會討論通過。毛澤東又調進蕭楚女、沉雁冰等一些共產黨員。宣傳部「人才濟濟,一時有人才內閣之稱」。
《政治周報》,是毛澤東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期間主編的一份重要刊物。據《毛澤東年譜》記載,毛澤東到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任代理部長後,為反擊國民黨西山會議派、戴季陶主義以及帝國主義、軍閥、豪紳之流的反革命輿論的進攻,鞏固國共合作統一戰線,認為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革命宣傳陣地,因此極力主張創辦《政治周報》,得到國民黨中央黨部的同意。就這樣,經過積極籌備,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主辦的名義,於12月5日,創刊了《政治周報》,毛澤東兼任主編,並為該刊第1期撰寫了《〈政治周報〉發刊理由》,還以「潤」為筆名發表了7篇雜文,揭露和抨擊廣東軍閥、政客和國民黨右派的反革命宣傳。據沉雁冰回憶:《政治周報》共發行了14期,每期發行4萬份,是當時發行量較大的刊物之一。
1926年5月15日至22日,在廣州召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會上,蔣介石向全會提出限制共產黨,由新右派獨攬國民黨黨權的《整理黨務案》,規定共產黨員不得擔任國民黨中央的部長。此黨務案被通過後,在國民黨中央擔任部長的共產黨員全部被迫辭職。於是,毛澤東也被迫辭去了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一職。
毛澤東在國民黨內的時候,比蔣介石的地位還高。也就是說,毛澤東在中國國民黨里做到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的時候,蔣介石還連國民黨的中央委員都不是。蔣介石雖然是黃埔軍官學校的校長,可是在當時的國民黨黨中央機構裡面,沒有他的位置。
當時,毛澤東為何能擔任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兼國民黨中宣部代理宣傳部長這樣的要職呢?與四個人對他的賞識有關。
一是陳獨秀。
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中,毛澤東就以其卓越的表現引起了陳獨秀的注意。毛澤東曾撰寫《體育之研究》一文,經楊昌濟推薦,刊登在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上。
1923 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大會選出九名正式委員、五名候補委員組成新的中央執行委員會。陳獨秀、毛澤東還當選為中央局成員。陳獨秀為中央局委員長,毛澤東為中央局秘書。實際上毛澤東這是第一次進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陳獨秀對他委以重任,所以,這個秘書不同於一般的秘書,「負本黨內外文書及通信及開會之責任,井管理本黨文件。本黨一切函件須由委員長及秘書籤字」。
正是由於毛澤東在共產黨內被陳獨秀提攜到核心領導層,這樣的政治地位自然讓國民黨不敢對他小瞧,為他隨後在國共合作中進入國民黨內部擔任高職奠定了基礎。
二是孫中山。
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多次發言,除就組織國民政府、出版及宣傳、設立研究會等問題發表意見外,還針對國民黨內的右派觀點申明自己的主張。
國民黨「一大」在是否通過「比例選舉制為大會政綱之一」的議案時,發生激烈爭論。所謂比例選舉制,就是根據各政黨在全國所得選票在選票總數中的比例,來分配其議員席位的名額。提出比例選舉制的意圖是保護當時在國民黨內占少數的右派的地位,也頗能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毛澤東發言反駁。多數代表同意毛澤東的意見,從而否決了比例選舉制的提案。
毛澤東在會上的表現,受到國民黨領袖孫中山的賞識和注意。30日下午,選舉中央執行委員和候補委員時,孫中山親自擬了一個候選人名單,交付大會表決,其中就有毛澤東。
三是汪精衛。
1925年3月孫病危,汪精衛代為起草遺囑。孫中山病逝後,廣東政府於1925年7月改組,汪精衛被舉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成為國民黨的頭號人物。汪精衛對毛澤東的才華很賞識,他兩次提議讓毛澤東擔任國民黨宣傳部的代理部長,均獲得國民黨常委會的通過。
四是易培基。
易培基,湖南省善化人,曾任湖南第一師範校長,與學生毛澤東過從甚密,被毛澤東尊為恩師。此後,易培基兩次出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與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過從甚密。正是他介紹毛澤東去北京「闖天下」的。
易培基是汪精衛的摯友。在汪精衛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時,易培基便將自己的得意門生毛澤東推薦給了汪精衛。最終,思維敏捷、文辭頗佳的毛澤東,不但被納入中央執委名單,還被委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的要職。
有趣的是,毛澤東在國民黨內任職的80多年後,有關國民黨中央當年欠毛澤東薪水的消息從台灣傳來了。中新網2008年10月27日電:據台灣《聯合報》報導,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證實,黨內已解密的文檔發現,黨部確曾拖欠毛澤東月薪。泛黃的會計數據僅記載著:毛澤東、120塊大洋。有關大洋的實際物價,按「銀元時代生活史」一書記載,當年北京大學教授月薪是80塊大洋,上海書店店員月薪約6塊大洋,白米一擔約4塊大洋,720塊大洋十分可觀。
對於欠薪的原因,該報導是這樣解釋的:由於國民黨中央研議全面減薪,致使黨工罷工抗議,上海黨部隔年元旦雖核發薪水,但毛澤東已轉往廣州黨部任職。由此欠下毛澤東半年薪水。(劉繼興)



相關文章
蔣掌槍桿子、毛握筆桿子共事於廣州
本文選摘自 葉永烈 著《毛澤東與蔣介石》毛澤東已是三下廣州了:頭一回是去開中共「三大」,第二回是出席國民黨「一全」大會,這一回則是急急匆匆逃亡廣州。他到達廣州時,已經是1925年10月初。廣州街頭的孫中山像,披上了黑紗,畫像兩側,則掛著對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國共之間的那些事:毛澤東在國民黨任職的日子
前瞻網摘要: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和許多共產黨員一樣,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並以積極的工作態度,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他在國民黨中央機關工作了三年,擔任過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組織部秘書、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等職。
「蜀中人物」黃季陸
黃季陸,敘永縣人,名學典,字季陸,筆名黃魂,1899年3月2日(清光緒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生於敘永興隆場黃家垻。甫周歲,母去世,即由祖母、長嫂撫養。當時,敘永為川南革命黨人活動的重要基地,其堂兄黃方(學粹)家即是四川同盟會領導人黃樹中、熊克武、楊滄白等經常聚會之所。
黃埔時毛主席與蔣介石關係
國共合作的黃埔軍校是國民黨軍隊的搖籃,校長蔣介石堪稱國民黨的「槍桿子」。毛澤東當時代理國民黨中宣部長,可謂國民黨的「筆桿子」。毛、蔣兩人關係,備受學術界和大眾關注。同為黃埔軍校出力黃埔軍校創辦之初,各省均在軍閥控制下,一期學生多委託各省中央委員以及上海執行部秘密招生。
《胡漢民言行錄》刊有曾任過毛主席領導的胡漢民罕見書法作品
胡漢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幼名胡衍鸛,後改名胡衍鴻,字展堂,晚號不匱室主, 漢民是他在《民報》上發表文章時所用的筆名。出生於廣東番禺 ,祖籍江西吉安。資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國民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中國國民黨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蔣介石並不是接班人,他又如何登上權力巔峰
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前,他的主要助手有負責政治的胡漢民,負責黨務的汪精衛,負責財政的廖仲愷,負責軍事的許崇智。無論資歷聲望,蔣介石都比不上前三位,基本不具備擔任領袖的實力。孫中山1925年3月在北京去世。1925年7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
段錫朋的三張標籤
段錫朋的名字在今天已鮮為人知,但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段錫朋曾名噪一時,身上有著三張顯著的「標籤」:他是震驚中外影響深遠的五四運動的第一號學生領袖,曾擔任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會長、全國學生聯合會會長;他也是臭名昭著、貽害無窮的AB團的創立者和領導人,AB團後來成為汪精衛改組派攻
1925年11月23日 國民黨右派召開西山會議排斥共產黨人
1925年11月23日,謝持、鄒魯、林森等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孫中山的靈前,召開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考慮國民黨的去向問題和解決國民黨內的共產黨問題。11月16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林森、鄒魯、戴季陶、謝持等人即在北京集會,聯名寫信給國民黨中央及國民黨上海執行部,要求「清黨」。
「整理黨務案」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的導火索嗎
1926年5月,中國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通過《整理黨務決議案》,規定不得懷疑和批評孫中山及三民主義;加入國民黨的中共黨員名冊須交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保存;在國民黨高級黨部任職的中共黨員人數不得超過 1/3,並不得充任國民黨中央機關之部長等。
西山會議派:曇花一現的右派元老集團,國民黨高層權力鬥爭下的犧牲品 | 國曆獨家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宋慶齡(右)、孫中山長子孫科 (左)、孫科兒子(中)靈堂前。 靈堂兩側掛著輓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黃埔軍校初創前 廖仲愷位高權重 蔣介石地位遠不如毛潤之
《黃埔軍校》之一:軍校核心人物廖仲愷國民黨「一全」大會國共合作,從一開始就是充滿矛盾的,共產黨內有不同看法,國民黨內也有不同看法。不過國共兩黨的主要領導人還是看好彼此的合作。1924年1月20日,國民黨「一全」大會在廣州市廣東高等師範學校開幕。
國共兩黨均開除黨籍的第二號大漢奸,臨死還提醒老蔣對付共產黨
陳公博是一個變色龍一樣的歷史人物,他自詡「亂世能臣」。少年時參加推翻滿清王朝的統治。青年時參加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一大代表。被共產黨開除後,參加了國民黨。抗戰爆發後,追隨汪精衛叛國投敵,成為汪精衛偽政權的第二號大漢奸。
巧合還是有意?毛主席秘書中有蔣的同鄉,蔣的秘書中多毛的同鄉!
巧合還是有意?毛澤東的秘書中有蔣介石的同鄉,蔣介石的秘書多毛澤東的同鄉!在毛澤東的歷任秘書中,曾有一位叫做柴沫的人,在延安時曾任職於中央政治研究室,並擔任毛澤東的秘書。這位柴沫,居然是蔣介石的同鄉。
安順名將:谷氏三兄弟,一門三中委
說起安順抗日戰爭名人,你肯定會想起王若飛其實不然,在安順還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安順望族:谷氏三兄弟活躍在民國政壇上的貴州「谷氏三兄弟」——谷正倫、谷正綱、谷正鼎,聲名顯赫,有「一門三中委,兄弟皆部長」之稱,與宋氏三姐妹齊名安順谷正倫、谷正綱、谷正鼎三兄弟,在國民黨統治時期,
中共一大代理書記、國民黨「狀元中委」周佛海,為何淪為大漢奸?
周佛海,湖南省沅陵縣涼水井鎮窩溪村人,他曾是中共一大代表、黨的創始人之一和中共一大的代理書記。「一大」後,他脫黨,成為蔣介石的親信和國民黨內的「狀元中委」。
毛澤東是如何當上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的?
毛澤東上升的起點在國民黨一大召開半年前,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就在廣州東山恤孤院后街31號召開三大。為了迎接即將來臨的國共合作,在共產國際的協調下,中共通過了國共「黨內合作」的決定,即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但仍保持共產黨組織的獨立性,也就是所謂的跨黨黨員。
「原創」不忘初心學黨史|第一次國共合作是如何牽手的?
中共二大翻開上世紀20年代的中國歷史,「第一次國共合作」對之後的中國歷史進程產生了複雜深刻的影響。下面跟隨鄆檢君一起來學習吧!黨的二大後,工人運動繼續高漲,罷工浪潮在全國各地普遍興起。
孫中山逝世出現權力真空,胡漢民地位受到挑戰,建議改組大元帥府
中國國民黨自1919年由中華革命黨改組成立以來,其組織與黨員成分就相當複雜,尤孫中山北上前讓胡漢民出任代理大元帥之職,但胡在黨內的影響力遠不及孫中山,孫在世時,他可以理所當然的以助手身份暫時控制局面,孫中山一旦逝世,胡漢民在黨內的地位馬上受到挑戰。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