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1918年  二十五岁毛泽东

 

1918年  二十五岁

日常 2021-07-18 09:0092阅读 · 1喜欢 · 0评论
粉丝:39文章:51

1918年  二十五岁

2月19日  出席湖南第一师范学友会职员会议,提出本学期学友会继续办工人夜校等活动事项,会议讨论通过。

3月2日  起草第一师范学友会《夜学招学广告》。广告说,愿入夜学者,不论年纪大小、认字多少均可报名,听课不收学费且发给讲义。

3月23日  段祺瑞重组内阁,决定对川、湘、粤各省用兵计划。第二次南北战争开始。二十六日,北军占领长沙。二十七日,张敬尧被委任湖南督军。

春  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半个多月,了解社会情况,读“无字书”。路上还详细商谈组织新民学会问题。

4月14日  出席在长沙岳麓山刘家台子蔡和森家召开的新民学会成立大会〔1〕。萧子升、萧三、何叔衡、陈赞周、毛泽东、邹鼎丞、张芝圃(张昆弟)、蔡林彬(蔡和森)、邹蕴真、陈书农、周明谛、叶兆桢、罗章龙等到会。大会通过由毛泽东、邹鼎丞起草的新民学会会章。会章规定:学会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会员守则为“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会议推选萧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不久,萧子升去法国,会务由毛泽东主持。

4月28日  南军马济部攻占湖南醴陵。南北军在醴陵一带进行拉锯战。毛泽东组织以学生志愿军为基础的警备队,并任队长,带领同学们护卫学校。

〔1〕关于新民学会的发起经过,毛泽东在一九二○年冬写的《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一号)中说:“新民学会的发起,在国民六年之冬。发起的地点在长沙,发起人都是在长沙学校毕业或肄业的学生。这时候这些人大概有一种共同的感想,就是‘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乃成为一个迫待讨论的问题。这时候尤其感到的是‘个人生活向上’的问题,尤其感到的是‘自己生活向上’的问题。相与讨论这类问题的人,大概有十五人内外。有遇必讨论,有讨论必及这类问题。讨论的情形至款密,讨论的次数大概在百次以上。至溯其源,这类问题的讨论,远在民国四五两年,至民国六年之冬,乃得到一种结论,就是‘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于是乃有组织学会的提议,一提议就得到大家的赞同了。这时候发起诸人的意思至简单,只觉得自己品性要改造,学问要进步,因此求友互助之心热切到十分。——这实在是学会发起的第一个根本原因。又这时候国内的新思想和新文学已经发起了,旧思想、旧伦理和旧文学,在诸人眼中,已一扫而空,顿觉静的生活与孤独的生活之非,一个翻转而为动的生活与团体的生活之追求。——这也是学会发起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则诸人大都系杨怀中先生的学生,与闻杨怀中先生的绪论,作成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新民学会乃从此产生了。“

关于新民学会成立的时间,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中说是四月十七日。这里根据萧三日记,定为四月十四日。

4月  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北门外平浪宫聚餐,为罗章龙去日本留学〔1〕饯行。毛泽东用“二十八画生”笔名写诗一首相赠,题为《送纵宇一郎东行》: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5月10日  出席第一师范学友会留校成员会议,讨论向下届学友会移交问题。毛泽东等提出,要筹备“独立会所”,以联络毕业同学,谋全省教育的研究和发展;还要成立交际部,“谋内外之连络,通新故之情素,图理论与经验之结合”。

6月  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2〕。

6月下旬  同何叔衡、萧子升、萧三、陈赞周、周惇元(周世钊)、蔡和森、邹鼎丞、张昆弟、陈书农、李和笙(李维汉)等在湖南一师附属小学参加新民学会会议,讨论会友“向外发展“问题。会议认为留法勤工俭学有必要,应尽力进行,推举蔡和森、萧子升“专负进行之责”。二十五日,蔡和森到北京,经杨昌济介绍与李石曾、蔡元培接洽后,认为留法勤工俭学“颇有可为”,即函告萧子升、毛泽东、陈赞周、邹鼎丞等从事邀集志愿留法的同志。

〔1〕   罗章龙后因东京发生日警迫害中国侨民风潮,中止赴日。

〔2〕   一九三六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说:“我在这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度过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

6月30日  蔡和森致信毛泽东。信中说:“兄事已与杨〔1〕师详切言之,师颇希望兄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正谋网罗海内人才”。“吾三人有进大学之必要,进后有兼事之必要,可大可久之基,或者在此”。希望毛泽东与萧子升讨论研究,决定行止。

7月25日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发表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即第一次对华宣言)。声明俄国政府将沙皇政府与中国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概行废除,并将沙皇政府与俄国资产阶级强行掠夺、占有之中国领土及一切权益,全部归还中国人民。同时建议双方派出代表进行正式谈判,以建立友好关系。这个宣言于一九二○年四月间在中国报刊上公开发表。

〔1〕杨,指杨昌济。

7月  蔡和森致信毛泽东促其尽快赴京,说:“吾辈须有一二人驻此,自以兄在此间为最好。”“兄对于会务,本有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的意趣,弟实极其同情”。“自由研究以兄为之,必有多少成处,万不至无结果。”润兄七月二十六日信“所论才、财、学三事,极合鄙意。究竟我们现所最急者,是一财字;而才次之;而学则无处不有,无时不可以自致。然非学无以广才,非才无以生财”。

8月11日  致信在湘潭的罗学瓒,认为罗学瓒从事教育工作比较适宜。信中说:深感同人中没有几个从事小学教育的,“后路空虚,非计之得”。往保定留法预备班,不如从事教育之有大益。“性质长此,一也;可便研究与性相近之学,如文科等,二也;育才作会务之后盾,三也。“

8月中旬  致信七舅父和八舅父,说从湘乡唐家圫舅父家到长沙已数日,决定十三日动身去北京。感谢他们照料患病的母亲。说乡中良医少,特请人开来一药方为母治病;如不能愈,到秋收之后,拟接到省城治疗。

8月15日  同萧子升、罗学瓒、罗章龙、陈赞周等二十多名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离长沙去北京。途中因铁路被水冲断,在河南郾城漯河站停留一夜。次日,同罗章龙、陈赞周到许昌〔1〕。

〔1〕罗章龙在《回忆新民学会》一文中说:“我们在漯河车站宿了一夜。第二天,毛润之、我、陈绍休(按:即陈赞周)坐临时车子到了许昌,在那里停留一、二天。润之对许昌很感兴趣,许昌是三国的魏都,但旧城已荒凉。他建议去看看,我们就向当地一些农民了解了魏都的情况,知道旧址在郊外,乃步行前往凭吊魏都旧墟,并作诗纪行。“

8月19日  同罗学瓒等一行到达北京。后与蔡和森等八人住在距北京大学不远的三眼井吉安东夹道七号三间狭小的房子里,“隆然高炕,大被同眠”,生活清苦。经杨昌济协助联系,蔡元培、李石曾同意为湖南青年先办三处留法预备班,分设在北京大学与河北保定、蠡县。以后又在长辛店机车车辆厂开办半工半读的留法预备班。八月间,毛泽东作出湖南学生留法勤工俭学计划,同萧子升等驻京主持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工作。

9月8日  在北京湘乡会馆同黎锦熙等会面,谈治学问题。

10月6日  同蔡和森、萧子升到保定,迎接由陈赞周、邹鼎丞带领的第二批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三十多位湖南青年。

七日下午,在莲花池公园,同已在育德中学附设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学习的张昆弟、李维汉、李富春、贺果等聚会,并同湘籍全体同学合影留念。

10月10日  送蔡和森等三十多位留法预备班学员去蠡县布里村。随后同萧子升返回北京,统筹勤工俭学事宜。

10月  经杨昌济介绍,认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征得蔡元培同意,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负责新到报刊和阅览人姓名的登记工作,月薪八块银元。由于工作关系,时常到李大钊处请教,读到一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并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学生研讨各种新思潮的活动。这期间,曾与在京的新民学会会员,邀请蔡元培、陶孟和、胡适分别在北大文科大楼谈话,主要谈论学术和人生问题。还同北大学生朱谦之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前景。

此时,毛泽东同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成为挚友。

11月11日  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休战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北京各界在中央公园举行庆祝活动。

11月15日  李大钊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热烈赞扬十月革命,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2月29日  到黎锦熙家,谈办报〔1〕和世界问题。

冬  同萧三、罗章龙到天津大沽口观海,看要塞炮台。

同季  到北京长辛店铁路机车车辆工厂调查。

〔1〕根据黎锦熙一九六七年的回忆,这里所说的办报,指后来创办《湘江评论》。

 


投诉或建议
推荐文章
更多精彩内容
读《虚云和尚自述年谱》有感
点击进入查看全文>
教师节:对毛泽东影响最大的八位老师,他们最后都如何了?
韩昌黎在《师说》里面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就是说不管多么伟大的人,他都是有老师的,这个老师不一定会比他的学生以后的成就高,但是在最初的阶段,却帮助过他的学生为将来的学业以及成就打下过基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就是这么来的。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自然在启蒙阶段也是有老师教导的,在他老人家青年求学时期,对他往后学习生涯和革命生涯影响最大的老师,有着足足八位!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毛主席的这八位老师吧!第一位先生文正莹,毛主席的亲舅舅文正莹是毛主席母亲的亲二哥,所以按辈分,他是毛主席的舅舅。
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四十五周年
伟人之前,不敢言诗胸中之情,不言不舒兹将尔旨,略录其下唯我亿兆,终铭于心。《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
0评论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1927粤军与南昌起义

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程潜 第1方面军总指挥 唐生智 四军一些高级军官如陈可钰 北伐3军副军长12师师长,率10师师长陈铭枢 12师师长张发奎 团长叶挺 、薛岳等人的反对 第2方面军总指挥 张发奎 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郭沫若 秘书长:高语罕 第4军军长黄琪翔 参谋长叶剑英 政治部主任廖乾吾 12师长:缪培南 李汉魂 26师长徐志锐 第11军军长 朱晖日 副军长兼24师师长叶挺 25师 703团团长周士第 连长林彪 26师未起义 蔡廷锴蒋光鼐 81后11军军长叶 党代表聂荣 第20军军长贺龙 81后党代表廖乾吾 81后9军副军长朱德,党代表朱克靖 吉安 新编2师师长叶剑英,去4军军部,北伐河南回来后,什编第2方面军后,得任4军参谋长。 张发奎闻变,亲率十一军军长朱晖日乘火车由九江至马回岭,企图阻止二十五师参加暴动。不料该师七十三团团长周士第已率部起义,正在向南昌开进途中。与张发奎等相遇,将其卫队全部缴械。张发奎和朱晖日狼狈不堪,只好步行返回九江。 第3军军长朱培德 围剿军 广州政治分会主席 李济深 第8路军总指挥(粤桂及中央军) 广西省主席 15军军长黄绍竑 前敌总指挥 桂军师长 吕焕炎 第8路:战后黄艄公担任总指挥 11师长:陈济棠东路粤军总指挥 新编第2师长:薛岳+2团张瑞贵补充团广西人张飞 +香翰屏团 师长:许景唐 中央军 33军长钱大钧 桂系师长黄旭初 第5军军长徐福林 张发奎决定全力以赴,任命黄琪翔为前敌总指挥,率第四军主力第十二师缪耀南、第二十六师许志锐部开赴西江肇庆、梧州一带,进击黄绍■;其余主力部队也都悉数开赴广州外围,以防进犯之敌。广州城防务由叶剑英负责。这样,广州城内,敌人非常空虚,只剩下教导团、警卫团和其他少数部队,一时成了“不设防的城市”,这就给广州起义造成了极好的时机。 1927南昌暴动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19/08/01/901000.html 1927年后,宁汉沪合流,张发奎图谋广东,叶挺叶剑英广州起义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19/08/13/903453.html 19279潮州,汤坑 三河坝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19/08/05/901311.html   叶...
汉年功高深知内情而蒙冤至死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370601.html (一)王明《中共50年》中的记载            王明(陈绍禹)于 1974年在莫斯科出版《中共50年》,该书对潘汉年会见汪精卫的事有如下一段报道: 「在1940年10月的一个夜里,我在延安和毛泽东有如下一段谈话:     他(注:毛泽东)说: 『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建议成立英美法苏反对德意日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事态的发展证明这是错误的。 应当做的事不是去搞什么英美法苏联盟,而应搞德意日苏的联盟。 』     我(注:王明)问:『为什么?』         他回答说:『- - -这你可能说我是主张亲法西斯路线的,不是吗?这我不怕。 至于中国应当建立同日本人和汪精卫的统一战线,以反对蒋介石,而不应当建立你所建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你也错了。 』     他就这样似请求非请求地,终于在《新中华报》上发表了他这篇文章。-     至于对内政策,毛泽东事先不让党中央政治局知道,私自通过中共中央军委电台,   命令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以他的名义派出代表与日军代表和汪精卫谈判共同反蒋的问题, - - -蒋介石的情报机关当时利用毛泽东与日军代表和汪精卫相勾结的事实为武器进行反攻宣传。- - - (三) 会见之后,国民党的消息与反应      当潘汉年与汪精卫会面时,   国民党军统戴笠手下打入汪伪政权的鲍文沛与潘打了个照面。 鲍文沛事后立即呈报戴笠与蒋介石。 他们非常重视这个事情,密切观察中共的动向,同时在报纸登出这个消息,攻击中共勾结日本,破坏抗战。 但中共中央立即否认潘与汪会见之事! (四)会见之后,中共内部的消息及措施      当潘汉年与汪精卫会谈后,   中共潜伏在汪伪政权的地下工作人员也获得此消息,十分诧异。 于是立即呈报中共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刘长胜,刘则立即呈报时任华中局...
  揭秘:孙中山临终写了3份遗嘱 都是写给谁的 相关主题 ●  宋庆龄晚年回忆:与孙中山结婚并非因为爱上他 ●  人大代表专门骑车上两会被疑作秀 回应是租的(图) ●  大多伦多商团明年5月访华 五大市长有谁同行 ●  男子穿迷彩服开假军车售假军靴:手一撕就破 ●  廖仲恺嫡孙:家中已三代人居要职 望儿孙勿从政 ●  保守党推迟复会打经济牌 叶礼庭斥其为讲笑话 ●  浙江80后老板买十台玛莎拉蒂奖励员工 ●  从经济刺激返回预算控制 联邦内阁改组十人易位 ●  黄飞鸿与十三姨的真实照片!真正的黄飞鸿长这样 ●  史海:孙中山原配夫人的人生 在澳门终老(图) ●  北京中轴线偏移之谜:并非正南正北 指向元上都(组图) ●  台舆论争议孙中山传记片 到底是"人"还是"神" ●  北京将打通完整中轴线 铛铛车有望开到永定门(图) ●  台学者呼吁设立“孙中山和平奖”争取话语权(图) ●  一家三口为上访在京流浪20年 每天到信访局登记 ●  盘点孙中山家族后人:多居海外低调平静生活(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孙中山 话题: 商团 话题: 国民党 话题: 广州 话题: 陈廉伯 1 (共1页) o***s 发帖数: 42149 1 孙中山的病情日趋恶化,国民党人商议预备遗嘱,由汪精卫、鲍罗廷、陈友仁起草和记录的遗嘱共有三个:《总理遗嘱》《致苏联遗书》和《家事遗嘱》。 1937年9月,毛泽东在《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中指出:“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就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一切正得益于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得益于孙中山重新阐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最后的政治遗产,也是“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胜利的革命的旗帜”。 孙中山欢迎俄国人对中国人的帮助 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虽然仍在寻求日、德、英和美国的援助,但是,列宁和苏维埃已引起他极大的兴趣。早在1918年夏,孙中山便以党的名义致电列宁说,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俄国存在八个月之久,这个事实给了东方人民以希望,一个类似的新的制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