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述之(1895—1983),湖南邵阳人;1919年入北京大学学习,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莫斯科支部负责人之一;回国后主编《向导》和《新青年》;在中共四大、五大相继当选为中央委员,后因不同意中央的路线于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
人物关系
纠错
- 彭述之
- 张次南、陶伯
- 中国
- 汉族
- 1895年
- 1983年
- 成立中国共产主义同盟
- 湖南邵阳
- 《彭述之选集》
目录
1917年在邵阳当小学教师。
1920年秋,他先后在长沙、上海等地参加革命活动,并加入了青年团。
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将他开除出中央委员会。
1928年4月,彭述之因坚持右倾错误,1937年陈独秀、彭述之出狱后,围绕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主义等问题,两人之间产生了很深的裂痕和分歧,以后由分歧转为完全对立,最终分道扬镳。
1941年夏主持召开中国共产主义同盟二大。
1950年初由于港英当局的逼迫,流亡越南,不久移居欧洲。
1951年,他参加第四国际第三次大会,成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及书记处成员。不久,彭述之因与第四国际总书记巴布洛的多数派在理论和政策上发生对立,即与第四国际公开分裂,成为少数派的领袖,致力于把分裂的托洛茨基分子重新组织起来,企图创造托洛茨基运动的再统一。 [1]
1953年第四国际分裂,离开领导机关。1968年到日本,1973年移居美国。
时间 | 书名 | 主要内容 | 出版社 |
---|---|---|---|
20世纪80年代初 | 《彭述之选集》(共四卷) | 收录了彭述之各个时期的主要著作 | 香港十月书屋 |
1983年 | 《彭述之选集》第一卷 | 收录彭述之在20年代的著作 | 香港十月书屋 |
1984年 | 《彭述之选集》第二卷 | 收录彭述之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作品 | 香港十月书屋 |
1986年 | 《彭述之选集》第三卷 | 收录彭述之1951年至1980年期间论述中国问题的著作 | 香港十月书屋 |
2011年2月出版 | 《彭述之选集》第四卷 | 收录其关于第四国际统一问题,世界局势的著作 | |
法文版回忆录(计划出三卷),中文名为《中国共产主义的起飞》 | 彭述之回忆录中的历史事实 |
彭述之相继在《向导》杂志上发表了《孙传芳解散“上海保卫团”与上海资产阶级》《目前革命中的联合战线问题》等23篇文章。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是揭露军阀之间勾结的阴谋及其行将崩溃前的凶残、反动;二是阐述如何对待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困扰;三是主要论及革命联合战线内部的右倾问题及其危险。彭述之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后两次起义的有关组织准备工作,对革命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 [11]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