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第一次淞沪会战:
2月4日,国军翁照垣旅开炮击沉日驱逐舰1艘,击伤3艘;2月5日,中日空军开战,中国飞行员黄毓铨殉国;
2月14日,国民政府仅有的两个半德械师组成第五军在张治中指挥下抵达上海,接防阵
地。
同日,日军新司令率3万多人抵沪。
2月27日,日军援军抵沪;
同日,国军上官云相师抵沪增援。
2月29日,日军第四任司令官白川义则率援军抵沪。
3月1日,日军8万人发起总攻。
3月2日,因援军不继,中国军队被迫退至南翔、昆山第二道防线。
3月5日,日援军继续增加
中国援军为何不继?1932年1月28日,中日第一次淞沪会战开始 2月4日 彭德怀攻打赣
州,拖住蒋介石五万大军无法增援上海3月3日 中日停战3月7日 彭德怀赣州撤围
2月4日,红一方面军开始攻打赣州。本已奉调上海的陈诚部不得不急援赣州;
蒋鼎文部遭赣东北苏区、闽浙赣苏区猛攻,只得且战且走,及至摆脱重围已经3月7日,
错过了增援淞沪的最佳时机。
大别山的张国焘、徐向前部2月8日亦开始对汤恩伯、曾万钟、张钫等三个师发动总攻;
中旬开始苏家埠战役,攻打国军陈调元部,战场延及六安、合肥一线,激战直至5月中
旬;然后开展潢川光山战役,攻势作战直至淞沪停战协定签字以后,6月方结束。
此战使急调增援淞沪战场的胡宗南部不得不改道绕行,丧失击败日军的战机。
1932年1月28日第一次淞沪会战爆发,2月4日数万不明身份的武装歹徒配合侵华日军偷
袭我国赣州;
1932年3月3日第一次淞沪会战停战,3月7日数万不明身份的武装歹徒立即停止攻打我国
赣州;
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蒋介石一直强调“攘外必先安内”了!
2
维基百科上的论述,是基于台湾的资料,但是可以借鉴。一二八事变时的中共[编辑]中共的极左思想和在上海的行动[编辑]
一二八淞沪抗战一打响,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即公开发表声明:“国民党各派军
阀和中国资产阶级都是日本帝国主义走狗”[18],并且极力号召劳苦群众立即进行革命
战争,要求革命群众“把子弹向着帝国主义国民党开放”,号召士兵“杀掉你们的长官
,加入红军”[19]。在国民政府军对日作战之时,中共喊出这些极左口号,连中共的很
多基层干部都表示消极,怀疑这样做是否算“捣乱后方”。但中共临时中央把一二八事
变看做是类似俄国十月革命一样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当年布尔什维克就是趁俄国在
对德战争中焦头烂额,趁机起而主导革命成功),所以绝不愿错过这个机会,因此极力
推动士兵工作,指示要在上海和南京设立“革命军事委员会”,武装工农组建义勇军。
他们的极左的阶级斗争思维认定“天下乌鸦一般黑,反动阶级无好人”,认为十九路军
将领抗战不过是为欺骗士兵和民众,甚至称“国民党及十九路军的长官是帝国主义的清
道夫”,“国民党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派别、任何军阀,都是帝国主义的奴隶,
南京政府、广东政府,马占山、蔡廷锴,都是一样的东西”,[20]断言蒋光鼐、蔡廷锴
等根本是在沽名钓誉、图利谋财。中共呼吁国民政府军士兵们“反抗国民党军阀的撤军
命令,枪毙反动的长官,持枪到闸北、吴淞、南市去,与民众一起继续与帝国主义决战
到底”。
但是中共临时中央的极左思想显然得不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据后来统计,中共在一二
八事变期间仅组织义勇军700余人,枪支不过百,送进十九路军百余人,但多从事运输
工作,“革命军事委员会”自然是徒有虚名,抢夺武器、开展游击战争也是纸上空谈。
红军趁机猛烈扩大苏区[编辑]
在苏区,红军趁蒋介石为应付一二八事变从剿共前线调回中央军主力以备不时之需时,
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江西中央苏区在1931年11月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时,总共只不过控制瑞金、石城、长
汀、会昌、雩都5个县之地,而且“除瑞金全县赤化外,石汀雩会四县大部尚是白色”
。但到1932年4月时,江西中央苏区已跨有18个县,完全占有7个县及县城。这时,仅中
央苏区已有约7万平方公里,控制人口240万左右。加上闽西苏区近10个县,总面积已近
10万平方公里,控制人口约300万。其他苏区如湘鄂西苏区、鄂豫皖苏区、闽浙赣苏区
等,也都有了较大发展。
红军发动赣州战役及对上海抗战的直接影响[编辑]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暂停围剿红军,并为应付日本入侵事件而牵制精力。中共临时中
央和苏区中央局趁机提出在江西和临近数省的首先胜利。1932年1月10日,中共中央革
命军事委员会下达了攻取赣州的军事命令,并做了具体军事部署:以红三军团和红四军
为主力,负责攻打赣州城和打击国军各路援军,以红军江西、闽西军区的6个独立师为
支援部队。一二八事变的发生,并没有使红军打消进攻国军的念头。1932年2月4日至6
日,红军主力先后进抵赣州附近并开始进攻,国军凭险抵抗。红军6个独立师的支援部
队,也到达信丰、会昌、万安等地活动,牵制国军。期间,蒋介石一度准备放弃赣州将
第十八军(当时辖第十一、十四、五十二共三个师)及第六、第十、第八十三师等部队
撤至赣东,遭到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的抵制,蒋转而赞同坚守并增调第十一、十四两师增
援。双方激战33天,红军不但未能攻克赣州,反而付出较大伤亡,不得不于3月7日撤出
战斗。
但是赣州战役的时期,前后与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几乎同步(赣州战役是2月4日至3月7
日,一二八上海抗战是1月28日至3月3日)。原本被蒋介石命令增援上海的陈诚第十八
军及第十师、第八十三师等部队被红军牵制在赣州,使在上海与日军激战的第十九路军
和第五军未能及时得到他们的援助。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