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中最驕傲的部隊,與日軍硬碰硬絕對有底氣,待遇讓友軍特羨慕
文|胡博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初期,有一支堪稱「嫡系中的嫡系、精銳中的精銳」部隊,甚至一度被稱為「蔣介石的鐵衛隊」。不過從番號上來看,它的正式名稱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下文簡稱教導總隊)。既然稱之為教導部隊,在當時各單位中通常就是一支具備示範性的、研究性的演練部隊,以供特定部門探討今後軍制和實戰之用。通常情況下,因為涉及「形象工程」,教導部隊的軍容都是絕佳的,就戰鬥力來說,也和野戰部隊不能比擬。畢竟,教導部隊常會被理解為「花拳繡腿」的「儀仗隊」。
然而對於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來說,就不能這麼形容了。它名為教導總隊,卻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中國陸軍最為精銳的部隊,不僅在人員配備上是當時的上上之選,還率先接受德國軍事顧問的訓練、裝備歐洲較為先進的武器。在抗日戰爭中,這支部隊是較早投入實戰的部隊,在戰場上可與同等規模的日軍硬碰硬。

參加淞滬抗戰的第5 軍軍長張治中
教導總隊走上正軌時,正值1932年1月淞滬抗戰爆發之際。當時擔任中央軍校教育長的張治中奉命兼任第5軍軍長,並率領該軍開赴上海參戰。張治中率部出發前,決定調教導總隊作為第5軍預備隊使用,這使總隊成立一年後首次有了汲取對日實戰經驗的機會。
2月16日上午9時許,唐光霽率領所部由和平門車站登上火車開赴上海。總隊抵達南翔後全部下車,隨後以步行方式繼續前進。一路上總隊屢次遭到日軍飛機的轟炸,但憑藉平時的訓練,都能成功利用地形地物迅速隱蔽。18日,總隊根據張治中的命令接替獅子林炮台、川沙口、瀏河口、楊林口一線的江防任務。29日下午,日軍分別對瀏河和獅子林炮台發起猛烈進攻,經步兵第1營和第2營官兵奮勇阻擊,成功將其擊退,但兩個營也付出了傷亡,排長劉中柱(亡)以下60餘人的代價。此後直到3月2日總隊奉命退駐常熟為止,日軍未再發起進攻。
教導總隊首戰告捷,給教育長張治中長了臉,也使友軍對其刮目相看,他們並不是一支僅僅作為教學研究之用的示範部隊,竟也有擊退日軍的能力,就連地方民眾也對這支曾經擊退過日軍的部隊歡迎倍至。張文心曾回憶「總隊士兵的服裝是整齊的,精神是煥發的。在寒流滾滾的農曆正月,每個壯士只帶著一條毯子,很單薄,可是內心的愛國熱血卻在沸騰著。鎮上(註:指羅店)的愛國居民與壯士們心心相連,他們唯恐天寒毯子薄,凍壞了壯士們的身體,特推派代表到部隊表示:願做1000條棉被勞軍」。

德式裝備的中央軍校學員
德國陸軍步兵團編制試點教導總隊在淞滬抗戰立功,這令包括蔣介石在內的大部分高級將領都感到意外,張治中乾脆趁熱打鐵地提出將教導總隊正規野戰化的建議。張治中的建議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當時蔣正計劃與德國軍事顧問團進一步開展合作,其中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仿照德國陸軍步兵團的編制重新編練中國軍隊。要開展這一計劃,並順利實施,就必須先挑選一支能夠用來當做試驗的部隊。因此張治中的提議,正好促成了蔣介石確定教導總隊作為試點,不過蔣介石對此事十分謹慎,只是先批准總隊先增編一個步兵營,並同意從德國軍事顧問團中抽調各個兵種顧問一到二人分別入駐總隊各兵種單位。
教導總隊的總隊長唐光霽已在1932年4月3日因編練總隊有功被晉級少將,並調任軍校入伍生團團長,總隊長一職改由中央軍校的資深上校教官朱宗海(保定軍校畢業)接任。朱宗海在職總隊長僅半年,主要成就是完成了編練步兵第3營(營長馬威龍)的任務,便於9月17日調回軍校擔任上校築城教官。教導總隊此時有三個步兵營、四個獨立連,其級別雖仍為團級,但因被賦予今後中國軍隊的改革重任,因此總隊長一職被升編為少將級,於是在朱宗海離任後,又從軍校調來少將高級戰術教官章履和(保定軍校畢業)繼任總隊長。與此同時,總隊部在原有編制內的上校總隊附之下又增設一名少校總隊附,分別由朱鵬飛和鄭惠然擔任。
教導總隊正式按照德國軍事顧問制訂的計劃實施編練是在1933年5月,這時蔣介石已經通過之前半年的觀察,確定了德國軍事顧問是真心實意為中國軍隊的編練在出謀劃策,因此便放心大膽地放手總隊的編練事宜。

中央軍校學員學習使用反坦克武器
教導總隊聲名遠揚的關鍵人物出於和德國顧問溝通方便和總隊更加嫡系化等目的,蔣介石決定起用自己的親信學生——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並從德國留學軍事歸來不久的桂永清繼任總隊長。桂永清的到職,為教導總隊帶來大量的新鮮血液,其中有100餘名連、排級骨幹都是他擔任軍官訓練班主任時期的學生。為使總隊能夠在德國顧問指導下儘快完成實驗階段的任務,桂永清正式成立參謀處和副官處,兩處主任為中校級,分別由溫祖銓和張炳東(後易吳曙青)擔任主任。一個月後,桂永清根據德國顧問的要求正式將原有三個步兵營合編為步兵第1團,並保薦他的一期同學周振強擔任步兵第1團上校團長。
為儘快編組步兵第2團,桂永清又成立軍士營,保薦二期學弟胡啟儒任上校營長,所屬五個連,前四個訓練步兵士官,第五個訓練重兵器士官,各連連長皆為中校級。1934年3月軍士營第一期士官結業,桂永清便以這批士官為基礎,又從步兵第1團抽調合適軍官組成步兵第2團的架子,保薦胡啟儒升任上校團長。至於軍士營的繼任營長,則由桂永清的一期同學且在蘇聯基輔聯合軍校工兵科、莫斯科工程兵學校留學的王公亮擔任。為儲備可用的優秀軍官,桂永清於1934年6月成立軍官教導隊,自兼隊長,實際教育工作由一期同學、上校隊附張坤生負責。這一時期的教導總隊,開始統一服制色調為草綠色(原有服制色有淺灰和藍灰兩種),單兵裝備除棉被外陸續改換德援武器,如1924年式毛瑟步槍、ZB26輕機槍、M1932型毛瑟自動手槍,Pak35/36型37mm戰防炮、81mm迫擊炮及其他若干單兵裝備(如鋼盔、刺刀、子彈盒/帶、防毒面具、飯盒等)。

桂永清
有了源源不斷的先進武器裝備,桂永清便開始不斷擴編和完善部隊建制,原有的騎兵連擴編為騎兵隊(營級),炮兵連擴編為炮兵營,通信排、特務排皆擴編為連(特務排後又擴編為特務大隊),另又增編特種兵連、自動車隊(後擴編為輜重兵營)。
在步兵團的編制上,桂永清也不斷予以完善和擴編,如增設直屬於團部的第13(高射炮)、第14(戰防炮)、第15(榴彈炮)、第16(通信)連。所屬三個步兵營,各轄四個連,其中第4、第8、第12連為重機關槍連。每個步兵連轄三個排,每排三個班,每班16人,配輕機槍一挺,全連滿編175人,全團滿編達2800餘人,全總隊約9000餘人。
在建制完善的同時,桂永清對於部隊的訓練也比唐光霽時代更加嚴格。據曾在教導總隊任下級軍官的郭白濤回憶,桂永清的「軍訓訓練甚為嚴格,尤以新兵入伍,制式教練,要求極苛,開始教的不動姿勢(立正)就要求練成像石頭人一樣。齊步(常步)速度每分鐘達到80步(日式為75步)。進度太快,訓練過於緊張。打罵教育,普遍使用,官兵之間,毫無感情」。除此之外,桂永清還積極聽從德國顧問的建議,每天在操場與野外,都有德國顧問在場指導。桂永清甚至還直接授權德國顧問可以直接向部隊長提備忘錄指正,部隊長接到備忘錄必須依照執行。桂永清還要求軍佐(軍需、軍醫)、軍屬(書記、司書)及雜役士兵(文書、司號、炊事兵)「每人都要能射擊步槍和駁殼槍。經過組織訓練,人人成為戰鬥員,增強了部隊的戰鬥力」。
經過桂永清的這番編練,教導總隊聲名遠揚,加上總隊官兵的待遇要比其他野戰部隊高(普通野戰部隊領國難薪需減三成,總隊只減一成),使不少友軍羨慕乃至嫉妒。由於桂永清從1935年開始大量吸收並重用留學歐美歸國的黃埔同學,這就使部分只接受過黃埔速成教育的同學逐漸感受到冷落,給不少友軍可乘之機,他們紛紛利用同學情誼,或者許諾升遷等挖牆腳手段招募總隊優秀人才,如王公亮、張坤生、符昭騫、陳維沂、溫祖銓、丘之紀等皆因此離去。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BnG0QaM.html
1936年3月,移駐孝陵衛的教導總隊在經過軍政部特派代表的點驗後,在僅缺編一個衛隊器材的情況宣布完成德國軍事顧問的「調整師(速成德式師)」編練任務。總隊的成功,使「調整師」得到迅速擴大,至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已有30個師完成調整任務。不過由於武器裝備的不足,後續「調整師」並未真正完成調整,這就使教導總隊成為一支真正地、也是唯一完成任務的部隊了。

德式裝備的中央軍校學員。直屬於中央軍校的教導總隊正式按照德國軍事顧問制訂的計劃實施編練是在1933年5月,這一時期的教導總隊,單兵裝備除棉被外陸續改換德援武器,如1924年式毛瑟步槍、ZB26輕機槍及其他若干單兵裝備(如鋼盔、刺刀、子彈盒/ 帶、防毒面具、飯盒等)
1936年12月發生的西安事變,使教導總隊終於等到了實戰機會。當時蔣介石被張學良扣押在西安,軍政部長何應欽主張以武力解決事變,並調遣部隊進攻西安。在此情況下,教導總隊所屬步兵第1、第2兩個團被何應欽欽點編入「討逆軍」戰鬥序列,並於12月13日夜緊急集合,作為「討逆軍」先頭部隊由火車迅速入陝。
為了不使東北軍獲知己方情況,桂永清在下令行動前命令以代號隱匿番號,如總隊部代號為「大」,步兵第1團代號為「大風」、步兵第2團代號為「大起」,後續出發的輜重營代號為「大故」。桂永清起的這三個代號出自於劉邦《大風歌》中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卻沒曾想輜重營的代號被人所詬病,時任經理處書記官的周慶彝就私下吐槽道:「以前的女人,被婆婆退回娘家,叫作『大歸』,死了人叫作『大故』,很不吉利。」不過話雖這麼說,教導總隊的實際表現卻並非如此。
12月15日凌晨,步兵第2團抵達潼關,隨即下車步行繼續向渭南推進,至赤水車站遭到東北軍第105師的阻擋。當時由於河水泛濫,東北軍即以此據險防守。雙方相持到20日深夜10時許,步兵第2團奉命以所屬第1營為主,在臨時配屬的坦克掩護下對東北軍陣地發起進攻。這次戰鬥打了近3個小時,步2團第1營僅以陣亡19人的代價(其中2人為坦克誤傷)成功攻占車站。此後蔣介石獲釋,教導總隊便就地解除作戰任務,返回南京孝陵衛。

中央軍校學員在演習中占領一座小山
教導總隊初試牛刀,取得捷報,這使桂永清等人十分振奮和高興,不少軍官甚至開始展望未來總隊更加輝煌。沒有人知道,一年後,教導總隊就將不復存在。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為保首都南京的安穩,蔣介石抽調大量部隊投入淞滬戰場與日軍交鋒,這其中就有教導總隊。
教導總隊接到命令時,總隊長桂永清正奉命隨行政院長孔祥熙出使英國參加英王的加冕典禮,因此總隊由副總隊周振強負責,他決定指派步兵第2團附炮兵營參戰。步2團團長胡啟儒於8月22日率部出發,一路上部隊官兵高唱《義勇軍進行曲》,並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抗戰氣氛空前高漲。
步兵第2團抵達上海後,隨即根據第9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的命令配屬給第87師,支援吳淞。團長胡啟儒隨即命主力出擊,一戰即將日軍擊退。此後步兵第2團在薀藻浜、張華浜等地與日軍激戰,雖傷亡慘重,但也給當面的日軍以重創,尤其是在8月29日的戰鬥中擊斃日軍步兵第6聯隊聯隊長倉永辰治,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士氣。
11月5日,已經返回部隊的桂永清奉命率領總隊主力馳援淞滬戰場。此時的步兵第2團已經在淞滬鏖戰兩個多月,因全團傷亡2/ 3奉准調回南京整部。教導總隊主力抵達前線後,立即投入到八字橋的戰鬥中,並在接下來半個月的拉鋸中消耗了大量兵力。據親自率部參戰的副總隊長周振強回憶,教導總隊在奉命撤退到蘇州時,「只餘3000餘人」。教導總隊傷亡雖然慘重,但凡是與總隊交手的日軍傷亡也不輕,有的聯隊所屬步兵中隊甚至被打到只剩30餘人。
當教導總隊還在八字橋與日軍血拼時,為使總隊迅速恢復戰力,並增強包圍南京的實力,桂永清向軍政部申請擴編部隊。這一申請獲得批准,何應欽不僅同意將教導總隊擴編為三旅六團制,甚至還同意將總隊直屬各營也都擴編為團。桂永清得此批覆喜出望外,他迅速派遣得力軍官前往指定招兵地——句容和邵陽編組三個補充團,待總隊主力回撤南京整部時,遂於11月30日正式擴編。
教導總隊在倉促中將部隊擴充到軍一級的規模,如果補充完整,總兵力將達到3.5萬人,但因時間緊張,總隊在南京與日軍作戰之前的真實兵力目前尚缺可靠的檔案記載。但此時的教導總隊士氣不高、武器不整、新兵又多,與1936年接受軍政部點驗的教導總隊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儘管如此,教導總隊還是毅然投入到保衛首都的戰鬥中。
從12月9日開始,教導總隊便在以紫金山為核心的陣地中與日軍展開激戰。在戰役開始的前幾天,教導總隊依靠經驗豐富的軍官和老兵支撐,尚能勉力支持,但到12日時,整個南京防線已經對中國軍隊完全不利。尤其是當首都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下達突圍命令之後,大部分守軍為了求生而紛紛潰逃。此時此刻,仍然堅持在陣地上與日軍血戰的就只有位於紫金山的教導總隊和位於雨花台的第88師。
兩支部隊為了守住陣地都已將最後的預備隊全部投入戰鬥,但畢竟勢單力孤,隨著雨花台的失守,僅存的紫金山陣地業已搖搖欲墜。戰至13日凌晨,教導總隊除了成功突圍的4000餘人外,其餘全部在紫金山及附近地區壯烈犧牲。南京,亦在這一天宣告失守。
1938年3月15日,撤抵湖南衡山整部的教導總隊奉命縮編為第46師,首任師長由桂永清繼續擔任。作為教導總隊的延續,第46師此後仍然活躍在抗日戰場上,它先後參加了豫東戰役、晉南會戰、中原會戰。1945年2月20日,第46師因接連作戰損失過大奉命撤銷番號,所屬部隊被縮編為一個團,編為第8師步兵第24團,該團又延續到1949年5月,於上海徹底結束其歷史。教導總隊,這支一度被譽為蔣介石「鐵衛隊」的精銳部隊,誕生於南京,成長於南京,最終為了保衛培養它成長的南京而消亡。
- 張治中最驕傲的部隊,與日軍硬碰硬絕對有底氣,待遇讓友軍特羨慕
- 南京保衛戰中,全軍覆沒的國軍精銳部隊——教導總隊
- 哪支部隊號稱國民黨軍最精銳 成立才一年就在南京戰役全軍覆沒
- 國軍最精銳的部隊,蔣介石的心頭肉,為何才成立一年就全軍覆沒了
- 南京保衛戰時,中國軍隊共有哪些部隊守衛在南京地區?
- 國民黨軍最精銳的部隊為何在南京戰役全軍覆沒
-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是個什麼樣的軍隊
- 教導總隊(國民黨抗日戰爭中最精銳的部隊)
- 中央教導總隊貴為蔣介石心頭肉,全部德式裝備,為何會全軍覆沒?
- 旱鴨子桂永清憑關係當了海軍總司令,官兵鄙視他,竟先後起義
- 抗戰初期最精銳野戰部隊,一直被當「花架」,首次實戰卻打自己人
- 國民黨教導總隊編制大全
- 德械師在淞滬戰場幾乎一戰拼光
- 桂永清簡介 善鑽營不善軍事的海軍總司令桂永清介紹
- 日軍評價國軍德械師:他們已接近了戰爭的精髓
- 揭秘:1937年南京保衛戰殉國國民黨將領
- 《點將》第十五期:黃埔生第一個海軍司令桂永清
- 淞滬會戰如果沒有這些德械師 蔣介石根本不敢打
- 從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最後的經歷看南京保衛戰
- 德械師在淞滬戰場幾乎一戰拼光
- 教導總隊: 南京保衛戰鐵血中堅
- 歷史上抗日第一將軍,功績顯赫,如今卻鮮有人知
- 湖南百歲老兵重返南京 看營房舊址探昔日戰場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E8nja4k.html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