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械師87師88師36師的來歷(蔣介石的禁衛親軍)
第36師、87師和88師是一脈相承的兄弟部隊。在中央軍里,既不是胡宗南第1軍系統,也不是湯恩伯第13軍系統,更不是陳誠的土木系,而是出自於蔣介石的警衛部隊,標準的嫡系中的嫡系。
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後,組建了軍校衛兵隊負責蔣介石校長的安全警衛與侍從。後來衛兵隊擴編為特務營,北伐戰爭時期又在特務營的基礎上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團,作為蔣介石總司令的侍衛扈從部隊。

1930年12月,警備師與軍校教導第1師(師長馮軼裴,該師被公認為中央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合併為警衛師,原警備師所屬第1、2、5團改編為警衛第2旅,原教導第1師所屬第1、2、3團改編為警衛第1旅,原警備師第3、4團改編為警衛師特務第1、第2團,原警備師所屬第6團被裁撤,人員編入各部。
此時的警衛師,下轄兩個旅六個團,師直屬兩個特務團、一個炮兵團和其他一些特種部隊,總兵力幾乎相當於其他部隊的兩個師!師長馮軼裴,副師長俞濟時。

1931年12月,蔣介石在內外壓力下宣布下野,他的警衛部隊自然也就失去了警衛師的榮耀頭銜,
警衛第1師和第2師分別改稱第87師和第88師。
第87師師長張治中,副師長王敬久,參謀長徐培根。
第88師師長俞濟時,副師長李延年,參謀長宣鐵吾。
而第36師與上述兩師有著極深厚的淵源,
1933年9月,正是在第87師和88師兩個師的補充旅共四個團基礎上,組建了第36師,師長宋希濂,副師長鍾彬,參謀長向賢矩。
由此可見,這三個師的前身都是蔣介石的警衛部隊,一直是由蔣介石直接控制,部署在京畿重地,是最受蔣介石器重與信賴的部隊,就如同是古時的禁衛親軍,因此最早接受德式裝備和德式訓練的美事,自然就無可爭議地落到了這三個師的頭上。
這三個師接受德國顧問訓練,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中央軍校教導師時代,首任德國軍事總顧問馬克斯·鮑爾就對中央軍校的兩個教導師進行過系統的指導性訓練,當教導第1師與警備師合編成警衛師後,德國軍事顧問也就跟隨教導第1師來到了警衛師。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4DGmKQ6.html
德械師在淞滬戰場幾乎一戰拼光
原標題:德械師在淞滬戰場幾乎一戰拼光
抗戰時,國軍戰鬥序列中,曾出現過多支德械師。這些德械師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既是中央軍的嫡系,也是抗日戰場上的主力。

中國和德國的短暫蜜月,催生德械師
孫中山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時候,蘇俄是國民黨的國際朋友。因此,國民革命軍最早是在蘇俄顧問的指導下參照蘇俄建黨建軍的原則組建起來的。
但是孫中山逝世後,繼任的蔣介石就不這樣想了。隨著政治信仰的分歧越來越大,國共分道揚鑣,成為定局。這也直接導致了國民黨政府到國際上尋找新的朋友。
蔣介石找到的這個新朋友,就是德國。而且,是納粹德國。
1928年6月,德國陸軍重炮專家鮑爾上校正式被南京國民政府聘為總顧問,標誌著中德兩國為期十年的短暫蜜月期正式開始。
從此直到中日全面開戰後的1938年,納粹德國一直是中國唯一的朋友。聽起來很弔詭,但的確是歷史事實。
雖然希特勒也不是什麼好鳥,雖然納粹德國最後出於自身利益也放棄了對中國的軍事援助,但人家畢竟是在我們困難時期幫過我們的朋友。在我們的角度,應該記住朋友的好。
看看美英法等國在那時的態度就知道了。
美國直到日本人偷襲珍珠港之前,仍在向日本供給石油、鋼鐵等戰略物資,態度好得連日本人都「由衷地感激事變後我國政府的態度與行動」。
英國首相張伯倫則向日本政府討好道:「我決不搞兩面派」,並且拒絕在布魯塞爾會議上討論援華問題。
法國則更奇葩,因為害怕日軍進攻法屬印度支那半島,居然禁止外國戰略物資從越南輸入中國。
只有德國,在日本頻頻抗議的情況下,仍然指示德國駐日大使:「德國對中國輸送武器,不能作為日德協議的對象。」
關鍵時刻看朋友:1937年七七事變後,德國一方面表示「嚴守中立」,另一方面又快速響應中國緊急軍備訂貨要求,在11月從其國防軍裝備庫中抽調了價值5300萬馬克的武器,緊急運往中國,12月又啟運了包括十幾架俯衝式轟炸機在內的價值4400萬馬克的軍火來華。
在1938年德國迫於日本壓力,召回最後一批駐華軍事顧問時,仍然頂住日本的壓力,繼續履行對華武器出口合同,而且沒有趁火打劫地提價。
更為重要的是,當時德國已是強國,中國則是弱國。但是中德兩國之間的軍事合作,是平等的、友好的、快捷的、互利的,甚至是有求必應的。德國沒有欺負中國的貧弱,而是以平等真誠的合作態度,贏得了中國政府的尊重。
據統計,到抗戰爆發時,中國對日作戰的軍火武器,80%來自德國。抗日戰場上的德械師,就是這麼來的。

所謂德械師,就是完全按照德國步兵師標準,編組、裝備的陸軍作戰師。到抗戰前,完全意義上的德械師只有5個: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還有一個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財政部稅警總團。
這樣的德械師,南京國民政府本打算組建60個的。可惜,時間不等人,剛剛開始著手,日本人打過來了。
德械師是嫡系中的嫡系
5個德械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財政部稅警總團,都是血統純正的中央軍嫡系。甚至可以說是嫡系中的嫡系。
出身最猛的,是第36師、第87師、第88師。他們在國軍內部,還真的是出身高貴、天潢貴胄。因為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御林軍」,蔣介石的第一批侍衛扈從部隊。
1924年黃埔軍校時期,蔣介石的警衛部隊是軍校衛兵隊,後來擴編為特務營。到了北伐時期,特務營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團,作為蔣介石總司令的侍衛扈從部隊。

1927年民國政府定都南京,警衛團再次升格,擴編為首都警衛師,師長馮軼裴,副師長俞濟時。
這個首都警衛師編制龐大,竟轄有兩個旅六個團,師直屬兩個特務團、一個炮兵團和其他一些特種部隊,總兵力已是兩個師的規模。
所以,首都警衛師在1931年3月被一分為二,拆分成兩個兩旅四團制的整編師,番號為警衛第1師和警衛第2師。
1931年12月,蔣介石在內外壓力下宣布下野,他的警衛部隊自然也就失去了警衛師的榮耀頭銜,警衛第1師和第2師就此分別改稱第87師和第88師。
第87師師長張治中,副師長王敬久,參謀長徐培根;第88師師長俞濟時,副師長李延年,參謀長宣鐵吾。一水兒的黃埔嫡系將領。
第36師是1933年9月在87師和88師兩個師的補充旅四個團基礎上組建的,與第87師、第88師算是孿生兄弟。師長宋希濂,副師長鍾彬,參謀長向賢矩。仍然是黃埔嫡系將領領軍。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來頭也不小,全稱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也就是當時全國陸軍的示範部隊。這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前身就是黃埔軍校。
由於蔣介石對於黃埔軍校的偏愛,所以最先進的裝備、最先進的戰術訓練、最先進的部隊編制往往都是先由中央軍校來進行實驗。而中央軍校也一直秉承建校以來的傳統,維持著一支具有相當戰鬥力的團級步兵教導部隊和若干連營級特種兵教導部隊。這就是師級編制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
財政部稅警總團,是宋子文在擔任財政部長期間,建立的一支用於緝私徵稅的非正規部隊。
別看組建時,這支非正規部隊是緝私徵稅的。這支部隊後來,成了抗日勁旅——中國遠征軍中赫赫有名的新38師。
這支部隊脫胎換骨,還得歸功於宋子文的努力和財政部的充裕經費。稅警總團武器裝備均由財政部自行採購,精良程度非一般部隊可比,甚至還配備有「卡登·羅伊德」輕型坦克。
到抗戰爆發時,這支部隊已轄有六團兵力,三萬餘人。戰鬥力則更猛,培養出了一代抗日虎將、被譽為「東方隆美爾」的孫立人將軍。

德械師踏上抗日戰場
說起來,這些德械師,都是蔣介石的寶貝疙瘩。能夠讓他們上抗日戰場,蔣介石心裡那是相當疼的。
1932年1月28日,淞滬事變爆發,當時駐紮在上海的國軍第十九路軍奮起抗戰。此役,也把德械師推上了戰場。
由於擔心第十九路軍獨力難支,國軍於2月14日組建第5軍,下轄第87師、第88師、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和獨立炮兵第1團山炮營等部,迅速開赴上海,加入第十九路軍序列。
除了36師和稅警總團,另外3支德械師,都上了。將這樣嫡系精銳的五分之三,都投入上海戰場,可見當時國民政府的抗日決心。
後來的廟行大捷,就是第5軍和十九路軍一起合作取得的。第5軍在上海戰場,一直血戰至5月5日,上海休戰協定簽字、淞滬戰事結束。
此役第5軍軍官陣亡83人,傷242名,失蹤26人;士兵陣亡1533人,傷2897人,失蹤599人,合計陣亡1616人,傷3139人,失蹤625人,傷亡總數高達5380人。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上海再次面臨危局。
第5軍重上戰場,87師和88師先上,再加上了從西安兼程趕赴戰場的第36師。教導總隊、稅警總團也先後加入戰團。這一次,5支德械師全上了。
德械師在淞滬戰場,竟日激戰,巨大損耗使他們的戰鬥力降到了最低點。時任炮兵總指揮的鄒作華少將就曾回憶說:「在江灣、閘北方面的部隊經過三個月的浴血苦戰,元氣大損,36師、87師和88師都是筋疲力盡,差不多沒有戰鬥力量了。」
到了後期從上海戰場撤退時,有的部隊出現了潰退現象。但德械師仍然憑著嚴格的訓練和嚴明的軍紀,保持軍魂依舊,保持編制不變,建制基本完整地撤到了南京,繼而參加了悲壯的南京保衛戰。
南京保衛戰中,德械師是主力,包括36師、87師、88師和教導總隊。稅警總團因在淞滬戰場傷亡過大,調往武漢整補。
因敵我力量懸殊,加之國民政府也只是想在南京打一下以應付國際觀瞻,所以南京保衛戰只打了12天,就宣告撤退。
德械師就葬送在這一次的撤退上。

作為當時南京保衛戰的最高指揮官,唐生智對於撤退的無序和混亂,要負全部責任,更要對87師、88師和教導總隊這三支精銳德械師葬送於南京城,負全部責任。
由於撤退的無序和混亂,不同部隊之間甚至發生了踩踏事件,導致87師、88師和教導總隊缺乏過江手段,大部分都陷在南京城裡,沒有能夠撤出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成為了日軍南京大屠殺中的冤魂。
幸運之神只眷顧了第36師。36師是唯一一支建制完整地從南京撤退的德械師。
之所以創造如此奇蹟,只是因為第36師當時駐守挹江門,手上控制著過江的小火輪。所以,在撤退命令下達之後,該師很方便地渡過了長江,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
至此,5支精銳的德械師只剩下了第36師、稅警總團。在德國軍援斷絕之後,上述番號的部隊紛紛換裝美械,使得德械師從此成為絕響。
但是,德械師為中國抗戰作出的貢獻,不可磨滅。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odD6J4.html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