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肃托运动更甚于中共,原因是斯大林对军情部门的肃托更加重视,所以苏联间谍渗透的国民党肃托有过之而无不及,蒋介石处决了托派分子张慕陶,广西桂系处决了王公度托派集团。
托派有几种,一种是自认为是托派,一种是某一时间段推崇过托洛茨基理论的,一种是反斯大林派,对斯大林而言这几种人都是托派分子。鲁迅曾极力宣扬托氏的文艺理论,创造社郭沫若等人对鲁迅的批判和围剿实际上就是反托派运动。陈独秀被开除出党后整合过中国托派组织,并且写文章批判斯大林的中国政策,
陈独秀最后食物中毒而亡,应该是斯大林下令,因为陈独秀一直在写反斯大林的文章,虽然尚未发表。另一位就是张爱玲的丈夫胡兰成,世人爱惜张爱玲,就把胡当成了渣男和汉奸,其实胡是抗日的托派分子,胡逃过了广西桂系的肃托运动,投靠了汪精卫系,虽然在汪精卫政府任职,但是暗中抗日,曾策划把武汉交给李先念的部队,所以中共占领大陆时胡兰成和张爱玲选择留下来,但是胡的托派历史无疑将被整肃,好在汪伪时期卧底的胡均鹤在上海公安部门工作,可以通风报信,胡兰成张爱玲便离开上海,胡在汪伪政府期间的言论仍然是批判斯大林,可见胡是顽固的托派,由于蒋介石政府内的苏联间谍作祟,胡被赶出了台湾。胡风被打成反党集团其实也有托派的因素,胡风是鲁迅忠实的弟子,也推崇托派的文艺理论,1951年开始胡风便成为整顿文艺界的典型,选择胡风的原因,一是打击托派分子的政治运动不会招致苏联的反感,二是胡风与郭沫若的左翼文学派和周杨的延安文艺派有宿怨,打胡风容易形成墙倒众人推的局面,三是毛泽东需要肃反立威,选择文艺界的反面典型就像选择今天的马云一样有影响力,选择胡风就是选择另一个倒霉蛋王实味,该你倒霉你就倒霉。
关于《救国时报》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国外创办的机关报。1935年12月9日在法国巴黎创刊。前身是这年5月15日在巴黎创刊的《救国报》。编辑部设在莫斯科,由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领导。廖焕星、李立三、陈潭秋等先后任主编。印刷所和发行部设在巴黎,先后由吴玉章、吴克坚等负责。以海外华侨为主要对象。着重宣传中国共产党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经常刊登中共国央主件(“国央主件”疑系“中央文件”之误——抄录者)和毛泽东、斯大林的著作,报道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情况等。初为对开一张,周刊,后改为5日刊、3日刊。发行量初为5000份,后增至2万份。发行43个国家。在国内曾行销北平、上海、天津、武汉、西安等城市,在四川、新疆等地也有读者。1938年2月10日出至第152期后,迁到美国纽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锋报》合并,仍以《救国时报》名称出版。后因工作人员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宣布停刊。
——载《中国近现代史大典》下册第651页。 (中国近现代史大典编委会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