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王”刘珍年与韩复榘的恩怨情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疑是中国社会的黑暗时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有枪就是草头王”,大小军阀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在这些赳赳武夫中,刘珍年可谓一个”异类”。
刘珍年
刘珍年,河北南宫人。自幼聪明过人,深得父母喜爱。他六岁开始读私塾,但并不专心读书,喜欢舞枪弄棒,顽皮异常。在县城中学毕业后,刘珍年如愿以偿,考进了保定军官学校第8期。
刘珍年治军严格,所部士兵一律配带写有“救国家,救人民,不怕死,不爱钱”12个字的臂章,严禁出入酒楼、茶馆、妓院,连在大街上吸烟也在禁止之列。由于军纪严明,刘部战斗力很强,仅以一师之众就敢于和张宗昌、韩复榘等实力人物军事对抗,并屡有胜算,因此受到蒋介石的重视,32岁就当上了国民政府陆军上将。
1930年夏,中原大战爆发。刘珍年拥有的3万多精兵,在冯玉祥、阎锡山和蒋介石的眼中,都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都想拉到自己一方。大战前夕,蒋介石抢先面许刘为国军上将,拨现款30万元,要他在烟台待命。冯玉祥、阎锡山也不甘落后,派人与刘联络,送刘100支冲锋枪、10万发子弹,并委以晋军第21路总指挥头衔。刘珍年来者不拒,先收下再说,但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哪一方。
战争开始后,南京国民政府任命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率部败退鲁东,蒋介石急电刘珍年援助韩部,而阎锡山也电令刘珍年趁机消灭韩部,但刘珍年依旧按兵不动,而粮饷照收。他振振有词地说蒋、阎、冯混战是“狗咬狗”,他帮哪一方也不光彩。以此保存实力。
韩复榘
韩复榘见刘对他见死不救,怨愤至极,向南京政府控告刘把持民政、扰乱财政,容纳共产党、破坏建设、朘削实业、聚敛无度、不服从省府命令等,指斥其搞独立王国。韩亦多次派人企图打入刘部,但不是遭拒绝,就是被暗杀,双方明争暗斗、积怨甚深。
中原大战后,韩复榘坐稳了山东省主席的位子,下决心一定消灭刘珍年,拔掉这颗眼中钉。韩、刘矛盾非止一端,但韩决心驱刘,根本原因在彼此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刘盘据胶东数年,俨然土皇帝,要做“胶东王”,不容他人插手。韩复榘奉命主鲁,就要统一鲁事,独霸山东,岂容辖区之内存有独立王国。于是,1932年9月17日,韩以刘拒绝省军到其防区“剿匪”为名,集中5万大军向刘发起了进攻。
战事开始后,刘珍年对韩军的进攻虽感突然,却并不觉意外,他对韩军的活动早有所闻,且有防御部署。同时刘珍年认为,此次韩之军事行动不太适时,中原大战之后,人民厌战,韩敢冒国人之大不韪,又在山东发动内战,必遭全国反对。他估计韩之兵力,总共不过4万余人,还要留防鲁南、鲁北和鲁西,能调来胶东者最多不过3万人,与自己的兵力相当。况且自己是以逸待劳,地理熟悉,火力、战斗力或有过之。刘还认为上有蒋介石可恃,故不怵韩,可与一战。于是,他一面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一面电告蒋介石和何应钦,请求下令制止韩之军事行动,并派出参谋长韩洞赴南京报告情况。
蒋介石本意是以刘珍年来遏制韩复榘,并不希望韩复榘将刘珍年消灭,所以电令韩、刘“双方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听候中央查明处理”。韩复榘对蒋的命令虚与委蛇,没有停止进攻。对此蒋介石极为震怒,他对韩洞表示,“我在前几天曾向他(韩复榘)要两团人,他竟未答应,想不到他是为袭击刘军,太可恨了,我要消灭他”。
蒋介石先为韩竟敢“先斩后奏”气恼,继又为韩藐视中央命令震怒,确实忍无可忍,10月5日再次下令限刘、韩两军5日内先行停战,并派参谋次长熊斌、军委会主任秘书高凌百为特派员赴鲁监视双方撤兵,各归原防,同时决定对韩用兵,檄调河北商震为西路军东进,蚌埠徐庭瑶所部第四师为南路军会同徐州刘峙北上,于学忠为北路军沿津浦线南攻,三面包围夹击,又密电刘珍年从后牵制韩军西撤,使其愈期5日,好由中央明令讨伐。
此时局势突变,当蒋介石讨韩南路军进抵鲁南郯城时,北平张学良突发援韩通电,并派一个炮兵团支援,战事变得复杂化和全局化。正在参加“国联”大会的中国代表施肇基闻蒋讨韩信息,从美国发回电报称:现值国联开会,盼朝野团结,消灭一切纷争,以作外交后盾。国内各界人士亦担心胶东一带日本侨民不少,日本人会以侨民受损失为由,军事介入,所以一致要求双方罢兵。
蒋在全国舆论压力下,转而采取“调停”方针,派熊斌等分别会晤韩、刘,进行调解。提出四项解决办法,划定双方防区:一,自即日起,韩军撤回潍河以西防区;二,刘珍年军暂驻福山、掖县、莱阳、栖霞、牟平五县及龙口;三,蓬莱、招远、黄县、海阳、文登、荣成、平度暂不驻军,由原团警治安;四,各军移防后整饬军纪,听候中央处置。韩方代表提出要刘军撤出掖县,而驻文登、海阳、荣成三县;刘方则坚持维持原防。最后由军委会仍定为原防区不变,韩刘之战始告平息。
评论
发表评论